本頁位置:滾動新聞
歐洲時報:兩岸關系注入“奧運精神”

2008年08月20日 17:28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fā)表評論

(版權聲明:本稿件為中國新聞網“奧運專稿”,未經特別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8月18日,北京奧運棒球賽中國臺北隊與韓國隊的比賽在北京五棵松棒球場進行。中華臺北隊一度將比數(shù)追平成8比8,令觀眾席上的加油團興奮不已。 中新社發(fā) chinatimes 攝


  中新網8月20日電 法國《歐洲時報》8月20日發(fā)表該報評論員撰寫的文章說,開放、包容的北京奧運,也給兩岸關系帶來良性影響,而當兩岸關系注入“奧運精神”,過往的冷酷與對抗也將逐漸演變?yōu)槿诵院蜏嘏,并成為兩岸關系的常態(tài)。

  文章摘錄如下:

  8月15日,北京奧運會棒球比賽進入第三天,人們最關注的除了古巴和美國的強強對話之外,還有中國隊與中華臺北隊之間的較量。由于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上,棒球將不再作為比賽項目,因此北京奧運會成為棒球在夏季奧運競技場上的絕唱。盡管如此,海峽兩岸棒球隊在奧運會上相逢還是頭一遭,比賽也因此被賦予極高的象征意義。

  最終,實力較弱的中國隊以8比7“爆冷”戰(zhàn)勝了曾經奪得奧運會銀牌的中華臺北隊。比賽的結果雖然“有點冷”,但兩岸同胞的熱情卻在這場比賽中被徹底點燃——激烈的比賽中,“中國加油”、“中華臺北加油”的聲音此起彼伏。中國隊得分,觀眾喝彩;中華臺北隊得分,觀眾叫好。

  這確實是一場分不清主場的比賽。實際上,自北京奧運會開幕以來,跨越海峽的喝彩一直讓中華臺北隊“盡享主場之利”。

  8月13日,中華臺北隊迎戰(zhàn)荷蘭隊,擁有1.2萬個座位的北京五棵松棒球場座無虛席。對棒球運動尚感陌生的大陸觀眾奉獻出全部熱情,發(fā)出震耳欲聾的“臺灣同胞,加油”之聲,還學著用閩南話大聲吶喊。而全國政協(xié)主席賈慶林與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等人并排坐在一起為中華臺北隊加油助威的場景,也通過媒體傳遍了整個華人圈,傳遍了整個世界。

  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當主持人宣布“現(xiàn)在進場的是中華臺北代表團”,全場立刻掀起雷鳴般的歡呼聲。而在開幕式前的文藝演出中,臺灣同胞也獲得了一個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廣闊舞臺——由高金素梅率領的臺灣少數(shù)民族歌舞團,向全世界表演了長約3分40秒的民族歌舞。

  細微之處見真情,北京奧運會比賽中處處可見的“中華民族一家親”場面,讓兩岸一貫嚴肅的面孔變得如此鮮活。

  而回想百年奧運史,最讓人感動的總是這樣一些場景: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處于分裂狀態(tài)的東、西德共用一面五環(huán)旗走進會場,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2000年悉尼奧運會,朝鮮和韓國運動員首次聯(lián)合組隊入場,這一幕讓許多人淚流滿面……

  奧林匹克的偉大之處或許正在于此——幾乎所有的人都希望在每四年的這16天里,跨越阻礙、放棄分歧,在奧運會上“相逢一笑泯恩仇”。

  觀之最近的兩岸關系,雙方在化解矛盾時似乎也注入了“奧運精神”,不再像以往那樣以硬碰硬,而是代之以更加柔軟的身段。

  今次中華臺北隊在大陸感受到的無處不在的熱情,更是兩岸民間互釋的善意。

  “體育或許改變不了政治,但體育可以幫助政治,令政治更柔滑,更人性化,這是體育的價值”(中華臺北奧運代表團總團長蔡賜爵語)——開放、包容的北京奧運,也給兩岸關系帶來良性影響,而當兩岸關系注入“奧運精神”,過往的冷酷與對抗也將逐漸演變?yōu)槿诵院蜏嘏,并成為兩岸關系的常態(tài)。

  當然,奧運會四年一次,冀望一次奧運徹底改變兩岸關系尚有難度,但以此為契機,思考和打造似的“奧運精神”平臺,將成為未來促進兩岸關系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編輯:劉雨生】
請 您 評 論                                 查看評論                 進入社區(qū)
登錄/注冊    匿名評論

        
                    本評論觀點只代表網友個人觀點,不代表中國新聞網立場。
圖片報道 更多>>
甘肅白銀屈盛煤礦事故已造成20人遇難
甘肅白銀屈盛煤礦事故已造成20人遇難
盤點世界現(xiàn)役十大明星航母艦載機
盤點世界現(xiàn)役十大明星航母艦載機
13米高巨型花籃“綻放”天安門廣場
13米高巨型花籃“綻放”天安門廣場
中國首艘航空母艦正式交接入列
中國首艘航空母艦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發(fā)生列車脫軌事故 致9人受傷
日本發(fā)生列車脫軌事故 致9人受傷
沙特民眾首都街頭駕車巡游慶祝建國日
沙特民眾首都街頭駕車巡游慶祝建國日
世界模特嘉年華 60佳麗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華 60佳麗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現(xiàn)降雪
青海北部出現(xiàn)降雪
每日關注  
關于我們】-About us 】- 聯(lián)系我們】-廣告服務】-供稿服務】-【法律聲明】-【招聘信息】-【網站地圖】-【留言反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