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滾動新聞
美國僑報:女排精神到了美國

2008年08月18日 16:05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fā)表評論

(版權聲明:本稿件為中國新聞網“奧運專稿”,未經特別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8月15日晚,北京奧運會女排小組賽中國與美國之戰(zhàn)在北京奧運會排球比賽館--首都體育館舉行,這場被戲稱為“和平大戰(zhàn)”的比賽最后時刻,兩名美國選手封死了中國隊王一梅的扣殺而以3比2戰(zhàn)勝中國女排。賽后,美國隊熱烈慶祝時,主教練郎平沉默地坐在一旁。 中新社發(fā) 任晨鳴 攝



 

    8月15日晚,北京奧運會女排小組賽中國與美國之戰(zhàn)在北京奧運會排球比賽館--首都體育館舉行,這場被戲稱為“和平大戰(zhàn)”的比賽最后時刻,兩名美國選手封死了中國隊王一梅的扣殺而以3比2戰(zhàn)勝中國女排。賽后,美國隊主教練郎平主動上前與中國隊主教練陳忠和握手。 中新社發(fā) 任晨鳴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中新網8月18日電 美國《僑報》8月18日發(fā)表中國時評文章說,人們普遍認為,中美排球的“和平之戰(zhàn)”所體現出來的理性和寬容,意義遠遠大過一場東道主國的比賽奪金,甚至大于中國金牌總數第一的預期。因為這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以來、尤其是籌辦奧運會的7年來,中國在精神領域最為奪目的光環(huán)。

  文章摘錄如下:

  盡管有國家元首胡錦濤的親自觀戰(zhàn),中國女排15日晚苦戰(zhàn)美國女排,仍以2比3落敗。作為美國女排主教練,國人同胞家喻戶曉的“鐵榔頭”郎平率領美國隊戰(zhàn)勝了自己的祖國,中國輿論并沒有出現什么偏見和激烈的抨擊,反而表現出寬容的欣賞姿態(tài)。

  郎平的“美國身份”雖然還是輿論關注的焦點,但媒體和普通百姓似乎一夜之間成熟了,不再僅僅用國家民族之爭的狹義概念來理解奧林匹克的內涵。

  人們普遍認為,中美排球的“和平之戰(zhàn)”所體現出來的理性和寬容,意義遠遠大過一場東道主國的比賽奪金,甚至大于中國金牌總數第一的預期。因為這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以來、尤其是籌辦奧運會的7年來,中國在精神領域最為奪目的光環(huán)。

  郎平曾是中國人的偶像式的英雄,給一代國人留下難忘的記憶。而如何評價郎平其實是見仁見智的問題,競技體育作為跨越國界的交流,與“愛國”扯不上關系。

  在筆者看來,郎平率領的美國女排(其中并無特別出名的國際明星球員)已成世界強隊,甚至打敗衛(wèi)冕冠軍中國女排,靠的也是中國女排1980年代開創(chuàng)的團結拼搏的精神,而遠赴海外執(zhí)教的郎平也因此成為中國當代體育精神的有效傳播者。

  從另一個角度講,郎平在中美交流上所體現的女排精神,是一種頑強拼搏的普世價值觀,絕不僅僅屬于中國。而“金牌有所屬、體育無國界”的理念,也是奧林匹克精神的魅力所在。郎平執(zhí)教于超級大國女排,對中美體育交流而言,亦可以“大使”視之。

  20年后,郎平把“女排精神”植入美國本土,讓其在金發(fā)碧眼的美國姑娘身上綻放。能夠認識到這一點,證明多數中國人已擺脫了狹隘的民族主義情感。

  事實上,本屆北京奧運會上,中國奧運代表團共有38位外籍教練,曲棍球教父金昶伯、立陶宛籃球教父尤納斯、法國擊劍教父鮑埃爾等等,在這些無國界體育人的教鞭下,中國女曲大勝韓國隊、中國女籃大破新西蘭、中國劍客淘汰了法國……

  體育運動重在參與,奧林匹克人類共享。北京奧運不但屬于中國,也屬于全世界,郎平不但屬于中國,也同樣屬于這個世界——中國人通過奧運真正收獲了新的精神。(鐘海之)

編輯:劉雨生】
請 您 評 論                                 查看評論                 進入社區(qū)
登錄/注冊    匿名評論

        
                    本評論觀點只代表網友個人觀點,不代表中國新聞網立場。
圖片報道 更多>>
甘肅白銀屈盛煤礦事故已造成20人遇難
甘肅白銀屈盛煤礦事故已造成20人遇難
盤點世界現役十大明星航母艦載機
盤點世界現役十大明星航母艦載機
13米高巨型花籃“綻放”天安門廣場
13米高巨型花籃“綻放”天安門廣場
中國首艘航空母艦正式交接入列
中國首艘航空母艦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發(fā)生列車脫軌事故 致9人受傷
日本發(fā)生列車脫軌事故 致9人受傷
沙特民眾首都街頭駕車巡游慶祝建國日
沙特民眾首都街頭駕車巡游慶祝建國日
世界模特嘉年華 60佳麗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華 60佳麗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現降雪
青海北部出現降雪
每日關注  
關于我們】-About us 】- 聯系我們】-廣告服務】-供稿服務】-【法律聲明】-【招聘信息】-【網站地圖】-【留言反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