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加勒比不卡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线专1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國際新聞

智利33名被困礦工陸續(xù)升井 “領導”殿后(圖)

2010年10月14日 03:32 來源:廣州日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馬里奧·塞普爾韋達被救出后向眾人招手。
【點擊查看其它圖片】

  隨著救生艙“鳳凰號”不斷升降,33名受困礦工一個接一個陸續(xù)升井,不斷刷新經歷礦難時長紀錄。

  他們當中,有的年過六旬,有的年方弱冠;有人打頭陣,有人殿后;但相同的是,他們曾經徘徊在死亡的邊緣,彼此相濡以沫,更一起經歷了礦難史上的奇跡。

  (據新華社)

  每一名受困礦工即將出現在地面時,意味著銅礦“將分娩它的一個‘孩子’”。

  ——智利衛(wèi)生部長海梅·馬納利奇

  最活躍:

  井下的“主持人”

  據新華社電 第二名被送回地面的礦工叫馬里奧·塞普爾韋達,現年39歲,是一名電機專家,多次在受困礦工傳回的視頻中出現。他在視頻中擔任主持人和解說。

  “告訴大家一則消息:礦工一族,也就是我的朋友們,他們的境遇與以往已經大不相同,”塞普爾韋達在視頻中說,“今天,礦工們受過良好教育,你可以與他們交談。礦工在智利可以抬起頭做人!

  殿后:礦工靈魂人物

  里面的日子像地獄

  本報訊 按照救援計劃,為大家殿后的是33名受困礦工組長、現年54歲的路易斯·烏爾蘇亞。雖然烏爾蘇亞僅在銅礦工作2個月,但這并不妨礙他領導33人為生命而拼搏。礦難發(fā)生后,他一直擔當“領袖”,帶領礦工們共度時艱,被視為礦工中的“靈魂人物”,幫助工友渡過難關,實行食物配給制。

  在第一次與智利總統(tǒng)的通話中,他說:“這里一切都好,只等待著您能救我們出去。”

  烏爾蘇亞還說,在這里的日子就像是在地獄。他還向總統(tǒng)描述銅礦是如何發(fā)生事故并坍塌的。 (宗禾)

  先鋒:擔風險第一人

  心理穩(wěn)定 行事理性

  據新華社電 為一眾工友打頭陣的是副組長弗洛倫西奧·阿瓦洛斯,現年31歲,有兩個孩子。他是33名被困礦工中第一個返回地面、與親人團聚的人。

  率先升井,意味著率先脫離困境,也意味著將承擔升井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

  阿瓦洛斯獲選“先鋒”不是巧合。他心理穩(wěn)定,行事理性,喜歡踢足球。即使救生艙發(fā)生故障,他也被認為是最可靠的人。他的親屬說,這可能是智利政府選擇他作為首名升井礦工的原因,因為救生艙需要一名礦工作為“先鋒”。同時,他也是所有被困礦工中第二年輕的人,他強壯有力的手臂可以應對救生艙上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突發(fā)情況。

  “他最堅強,”阿瓦洛斯的母親瑪麗亞·席爾瓦說,兒子被選作第一個升井的礦工,“我不吃驚,我為他驕傲”。

  瑪麗亞·席爾瓦說,兒子一出現,“我會擁抱他,狠狠親他”。  

  副組長:

  拍DV記錄井下生活

  本報訊 阿瓦洛斯作為受困礦工“副組長”,負責協助“組長”路易斯·烏爾蘇亞,一直在拍攝送給礦工家人的視頻。他還幫助他的弟弟里那恩在礦井找到了一份工作。

  救援人員發(fā)現受困礦工并把照相機送到井下后,阿瓦洛斯擔任攝影師,記錄世人關注的井下生活。這使他較少出現在發(fā)回地面的鏡頭中,令他的家人頗為沮喪。 (宗禾)

  最年長:

  63歲采礦51年

  據新華社電 33名礦工中,數現年63歲的馬里奧·戈麥斯最年長。戈麥斯12歲起從事采礦業(yè),有4個女兒。

  一向不善言辭的戈麥斯受困后曾寫信給妻子,感謝對方陪伴自己走過31年風風雨雨。他的妻子說:“他是個不善表達的人,他從未給我寫過這樣的信!

  最浪漫:

  在井下向老伴求婚

  據新華社電 智利礦工埃斯特萬·羅哈斯與老伴共同生活20多年,育有3個孩子,還有兩個孫輩。

  在井下等待期間,羅哈斯給地面的老伴帶回一張紙條。紙上寫著幾行字:“請繼續(xù)祈禱我們會活著離開這里。等我走出這里后,我們要去買一件婚紗,然后結婚。”

  最年輕:

  19歲工作5個月

  據新華社電 相比戈麥斯的高齡,被安排第五個升井的礦工吉米·桑切斯今年只有19歲。他在圣何塞銅礦僅工作5個月。

  桑切斯升井后獲贈他最喜歡的球隊隊旗。他說,可能是上帝讓他在井下待一段時間,仔細思考人生。

  最特殊:

  唯一外國人

  據新華社電 卡洛斯·馬馬尼是33名礦工中唯一一位外國人,現年24歲,玻利維亞籍,被安排第四個升井。他是重型機器操作員,他10年前移居智利。

  馬馬尼用兩根食指指著自己所穿T恤衫上的智利國旗圖樣說:“謝謝,智利!”

參與互動(0)
【編輯:吳翔】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