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第7次作代會上,鐵凝被票選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三任“掌門”。作為茅盾和巴金兩位文壇巨匠的接班人,人們對于這位49歲的單身女作家將如何統(tǒng)領一向以男士稱雄的中國文壇,抱有更多的關注和疑問。
喜悅與惶恐并存
為此,香港《文匯報》搶在所有海外媒體之前,第一時間專訪鐵凝。談起一周前當選新一屆中國作協(xié)主席,鐵凝依然難掩激動:“那個瞬間心情很復雜,現(xiàn)在靜下來了,感受就是兩句話:喜悅與惶恐并存,榮幸與壓力同在。”
“我能當選,首先要感謝作家同行對我寬厚的認可。”鐵凝說,當前是個群雄并起的時代,有很多大家都能站在這個位置上,如果非要說出自己有什么優(yōu)勢,她笑言,“原因大概有三個:首先是我走運;其次是同行寬厚的認可,在這個前提下,大家覺得我這個人還有些可取之處;再次,我把寫作當成安身立命的根本,同行看到了我寫作的努力。”
如何看待“官”與“筆”?
鐵凝說,去年問世的長篇小說《笨花》,就是在她擔任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河北省作協(xié)主席的期間完成的。自己的職業(yè)是作家,即便是當了中國作協(xié)主席,這個屬性同樣不會改變。
對于作家、官員兩種身份如何協(xié)調?鐵凝說,她從來不認為作協(xié)是一個權力機構,作協(xié)主席也說不上是個官。就算作協(xié)主席是一個作協(xié)的官,也決不把它當成官來做,“在這個位置上,可能需要到處求人,而不是別人來求你”。
加強兩岸三地作家交流
談到兩岸三地,鐵凝強調,加強與港澳臺地區(qū)作家的交流是中國作協(xié)非常重要的工作,而且今后這種交流要更有活力更有新意。她笑稱:“大家聚在一起可以進行專題的研討,或者更深入地了解彼此作品等等,而不僅僅是觀光!
鐵凝表示,香港業(yè)界不乏對促進兩地交流抱有熱忱的有識之士,比如潘耀明先生,多年來他一直致力于將內地作家作品介紹到香港,這種精神令人感動;又如金庸先生,亦對內地同業(yè)充滿了友愛和關懷。
意外金庸徹夜讀相贈作品
她回憶,1998年,曾與一些內地作家獲邀赴港參加香港作協(xié)成立10周年慶典。金庸先生特地請他們去家里喝下午茶,她禮節(jié)性地以自己比較滿意的長篇作品《玫瑰門》相贈。不料,第二天金庸一看見她就說:“我昨晚一夜沒睡看完了你的書,寫得真好!
“我當時真的很意外,他這么大年紀了,一是沒想到他會讀,二是沒想到他讀完了,第三更沒想到他竟然讀了一夜!”鐵凝說,前輩的這種鼓勵至今令其難忘。
深情回念林海音
1995年夏天,鐵凝也曾到過寶島臺灣,那里有她喜愛的作家林海音、白先勇以及李昂等。2001年林海音先生逝世后,她曾深情撰文,回憶當年一聚:“她那幽默活潑、口齒清晰的純正京腔,驟然間把臺北與北京拉得如此親切。我驚奇地傾聽她的閑聊,揣度她何以能夠在離開北京近50年的歲月里執(zhí)拗地捍衛(wèi)了北京的口音……”
鐵凝說,“香港、澳門和臺灣和我們本是一家,去到那里,根本不會有任何陌生、距離感,有的只是溫暖!
(來源:香港文匯報;作者:王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