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IT|教 育|健 康|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片·論壇|圖片網|華文教育|視 頻|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圖片庫|供 稿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房產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自建房爭議如火如荼 居者有其屋不是人人有房產
2007年03月22日 14:24 來源:中國財經報


    在廣州銷聲匿跡了六年的實物分房,伴隨著廣州不斷高漲的房價,終于再次重出江湖。1月22日,廣州市市長張廣寧在參加廣州政協(xié)會議時首次明確表示,廣州有個新政策,只要單位有地,在符合規(guī)劃的情況下可以自行建房分給員工,那些沒有房的員工可以享受到實物分房 中新社發(fā) 謝正軍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對于廣州某些單位自建房的爭議,正如火如荼。

  單位自建房并非新鮮事,計劃經濟時期的尋常事情,之所以在今天“老調重彈”,并一石激起千層浪,關鍵在于化解“住房難”已經偏離了正常的軌道。因為,它仍然沒有跳出以“住房所有”的思維模式來解決“住房難”的窠臼。

  誠然,讓“居者有其屋”是解決“住房難”標準,但是,“有其屋”的“有”到底怎么理解才是關鍵所在。當前社會之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步入歧途,就在于把“有”理解成了“所有權”,而不是“使用權”。

  自從住房成為一種商品以來,無論在哪朝哪代,還是古今中外,房產都是一種昂貴的商品,不是人人都能買得起的。別說是人人有房產,就算是戶戶有房產也是從未實現(xiàn)過的“不可能的任務”。試想,連當今的歐美發(fā)達國家也不能保障每戶人家都擁有產權住房,何況處在發(fā)展中的我國。然而,住房又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人生之困窘莫過于“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因此,每一個負責任的政府都要認真地對待“居者有其屋”的問題。

  歷史經驗證明,解決居民住房問題的可靠思路決不是政府強力干預住房資源分配,而是“上帝的歸上帝,愷撒的歸愷撒”——能用市場解決的,就交給市場;市場解決不了的,政府盡可能地出手解決。讓富裕者可以買房“有其屋”,不愿買房或暫時買不起房的可以租房“有其屋”,而對于清貧者,則由政府建廉租住房來“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當然,政府還可以將廉租房作為福利來為公務員等特殊行業(yè)提供保障。這是當今大多數(shù)國家和地區(qū)解決居民住房問題的路徑選擇。

  房改后,盡管政府很努力地建了越來越多的“面向低收入者”的“經濟適用房”,但這種需要買斷產權的住房仍然不是低收入者所能承擔得起的,以至有相當多的經濟適用房淪為炒房者牟利的工具。在房屋產權價和租價都日漸高漲的局面下,這種做法離解決低收入者住房難問題的目標也越來越遠。此次廣州某些國有單位自建房,雖然可以節(jié)約成本,壓低房價,然而,其思路還是出售住房產權,客觀上仍然擺脫不了“有錢者居之”的問題,只是“門檻”低了一點而已。

  可以說,以人人擁有一套房的思路來化解“住房難”是一條不歸之路。而回歸正道的途徑只有一個:讓“居者”有房子住。政府解決“住房難”不能好高鶩遠,更不能“無為”而失位,讓“單位”來“頂缸”。對于政府而言,當前的急所,就是要從以往偏重“賣”經濟適用房轉向偏重提供廉租住房,幫助老百姓住得起房,而不是買得起房。否則,要解決“住房難”就只能是紙上談兵了。(蔡勁松)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shù)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xié)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wěn)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tǒng)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jiān)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yè)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圖片庫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