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日本在线,日韩久久精品视频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房產新聞

治理房地產亂象應直面四大根本問題

2010年07月01日 09:39 來源:上海證券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本輪房地產調控已出現膠著狀態(tài)。對于日益嚴重的樓市亂象,如果治理目光只盯著房價,不從人口、資源、財富分配、市場機制等深層次來思考,那么要取得實效是有困難的。處理不當,很有可能引起房價的更大反彈,造成更尖銳的社會矛盾。

  本輪房地產調控目前已出現膠著狀態(tài)。一方面,近幾個月來出臺的一系列政策聲勢很大,對打擊房地產投機毫不手軟;另一方面,開發(fā)商的對賭意識又很濃厚。更有知名人士斷言,房價一直下跌是不可能的,一直下跌也沒有好處。此情此景,不禁讓人要問,這“打房”,是真打還是假打?

  應該說,針對房價飛漲、民怨沸騰,今年4月出臺的調控政策,選擇炒房客作為打擊對象,其方向是對的。但由于房地產市場積弊太深,長期問題與短期問題糾纏在一起,這些政策又被誤讀為打壓房價,而老百姓又對房價的下跌有很高期待,這就使得本輪調控陷入了十分尷尬的境地。

  本輪調控如果把目光只盯著房屋價格,不從人口聚散、資源配置、財富分配、市場機制等更深層次來思考,那么要取得治本的效果是有困難的。一旦處理不當,反而有可能引起房價更大反彈,造成更尖銳的社會矛盾。因此,當前治理樓市亂象必須直面四大根本問題。

  第一,人口聚散畸形問題。近年來房價漲得最兇的城市是誰?是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這些城市為什么會瘋漲?和人口,特別是外來人口增長太快有關。房價是人口的函數。當一座城市的人口越來越多,特別是外來人口大量涌入時,房價的上漲自然是勢不可擋的。

  以北京為例,北京的“蟻族”現在越來越多,就跟人口的畸形聚集有關。而北京的自然條件已經完全不能承受這樣的人口負擔,已經有越來越嚴重的資源與社會問題。但奇怪的是,越是這樣人越多。而廣大內陸地區(qū)則是人口外流鄉(xiāng)野凋敝。這種畸形的人口聚散狀況,已成為當今中國經濟社會最大麻煩。

  第二,資源配置錯位問題。為什么一線城市那么擁擠,房價越漲越高,生活成本越來越大,工作節(jié)奏越來越快,就業(yè)壓力越來越嚴重,人們還要拼命地往里面擠呢?還要不顧尊嚴地“蝸居”在一起,成為身心俱疲的“蟻族”呢?這和近幾十年來各類資源的嚴重錯配有關。

  改革開放以來,在非均衡發(fā)展戰(zhàn)略的影響下,包括人才、資金、技術、文化、教育、醫(yī)療等在內的各種社會資源,嚴重向一線城市傾斜配置,致使地區(qū)差距、城鄉(xiāng)差距越拉越大,人口流動出現異常,社會結構發(fā)生突變。這種資源錯配狀況如果不改變,那么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就不可能得到根本解決。

  第三,社會財富瓜分問題。當人口不斷向一線城市聚集、資金等資源不斷向一線城市聚集時,當房地產的局部供求由于政策與制度因素出現越來越明顯的失衡時,房地產的性質就開始發(fā)生變化甚至異化了。房地產已經從住宅消費品,蛻變成投資品直至瓜分社會財富的籌碼了。

  一方面,一些地產大鱷和投機客利用各種杠桿工具,大肆占有土地資源和金融資源,通過手中的房地產籌碼,竭力盤剝住房消費者的財富;另一方面,消費者面對瘋漲的房價,在無奈之中很快發(fā)現社會財富正在向少數人手中聚集,貧富差距越拉越大。其間,房地產行業(yè)正扮演著重要的掠奪者角色。

  第四,市場機制異化問題。由于土地制度以及其他體制與機制原因,正在發(fā)育中的中國房地產市場,受到了多股力量的拉扯。一是土地財政的拉扯,二是開發(fā)商與投機客牟取暴利的拉扯,三是散沙似的住房消費者的拉扯。當前兩股力量合為一體時,房地產市場的價格形成機制就不可能正常了。

  在土地財政的影響下,在片面追求經濟增速、試圖利用拉抬房價來提升一個地區(qū)的GDP的情況下,來自土地財政的漲價沖動與來自房地產開發(fā)商與投機客的牟利動機一唱一和,這就直接導致了房價的持續(xù)暴漲,導致了房地產市場的長期問題與短期問題糾集在一起,直至積重難返、積弊難除。而經濟發(fā)展方式如果不轉變,地方財政還要過度依賴土地收益,要解決房價問題也不現實。

  由此來看,萬眾矚目的房價問題只是最表面的現象。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是治不了房地產市場痼疾的。房價問題牽連很多,只有從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從人口的地域聚散、從社會財富的均衡分配,從房地產市場的制度建設,總之只有從經濟與社會發(fā)展的角度看問題,才能找到活血化淤、治標治本的好方子。作者 亞夫 作者系本報首席編輯

參與互動(0)
【編輯:位宇祥】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