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丨哈薩克斯坦青年漢學家:海外中文教育讓年輕人“讀懂”中國

分享到:
分享到:

東西問丨哈薩克斯坦青年漢學家:海外中文教育讓年輕人“讀懂”中國

2024年08月28日 19:42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中新社阿斯塔納8月28日電 題:海外中文教育讓年輕人“讀懂”中國

  ——專訪哈薩克斯坦青年漢學家古普耐

  中新社記者 單璐

  2024年7月,哈薩克斯坦科學和高等教育部部長努爾別克表示,哈薩克斯坦計劃在國立和公立等一批重點大學開設中文教研室,將向高校學生推薦中文作為第二外語,哈薩克斯坦“中文熱”持續(xù)升溫。

  作為共建“一帶一路”重要國家,哈薩克斯坦的中文教育有著怎樣的發(fā)展歷程?近年來呈現(xiàn)出哪些發(fā)展趨勢?哈薩克斯坦青年漢學家、哈薩克國立大學東方系中文教研室講師古普耐(Duisenbay Kulpynay)近日就此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

圖為2015年古普耐參加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地區(qū)教師大賽。受訪者供圖。

  現(xiàn)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作為共建“一帶一路”首倡之地,哈薩克斯坦的中文教育有著怎樣的發(fā)展歷程?

  古普耐:在哈薩克斯坦,系統(tǒng)性中文教育主要在高等教育階段,高校是培養(yǎng)中文人才的重要基地。

  目前,哈薩克斯坦共有11所國立大學、29所公立大學,其中超過四分之一開設有中文相關專業(yè)。

  近年來,哈高校的中文教育體系也在發(fā)生變化。以哈薩克國立大學為例,20世紀90年代初,哈薩克斯坦亟需一批外交人才,彼時哈薩克國立大學設有東方系,下設阿拉伯語教研室和東方語言學教研室,開設中國語言學、中國歷史等專業(yè),以培養(yǎng)外交和學術研究人員為主。

  21世紀初,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提升與哈中貿(mào)易往來增加,社會對中文人才需求隨之增長。2003年,哈薩克國立大學在此前院系的基礎上改組中國學教研室,使得東方學、語言學、翻譯三個專業(yè)招生覆蓋本碩博全階段,開設中國語言學、文學、歷史、政治等課程。

  近些年,哈薩克國立大學的中文教育已不僅限于語言專業(yè),還以選修課的方式被納入如國際關系等專業(yè)學生的培養(yǎng)計劃中。

  此外,一批中國知名大學,如西北工業(yè)大學、北京語言大學等在哈薩克斯坦開設海外分校,也進一步促進哈薩克斯坦中文教育的發(fā)展。

  從社會層面來看,哈薩克斯坦是較早開設孔子學院的國家之一,全國5所孔子學院為社會人員提供學習中文的平臺。比如,成立于2007年的哈薩克斯坦國立歐亞大學孔子學院,截至目前,僅這一所孔院已培訓超過1.4萬名當?shù)貙W員,這些學員如今活躍在各個領域,為推動哈中文化交流作出貢獻。

  中新社記者:哈薩克斯坦的中文教育近年來呈現(xiàn)出怎樣的發(fā)展趨勢?

  古普耐:自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哈中兩國合作愈發(fā)緊密,哈薩克斯坦“中文熱”持續(xù)升溫。哈薩克斯坦總統(tǒng)托卡耶夫早年曾赴中國留學,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對中文感興趣,赴中國留學的人數(shù)隨之增加。

  在哈高校,中文教師的需求量也隨之上升,有些地區(qū)優(yōu)秀的中文教師“供不應求”。此外,社會上也涌現(xiàn)出一批中文培訓班,中文教育已在一些地區(qū)形成產(chǎn)業(yè)鏈。

  我做過相關調(diào)研,在哈就業(yè)市場,“中文+”人才非常緊俏。“中文+”指的是同時掌握中文及某些專業(yè)技能,如,“中文+中醫(yī)”“中文+國貿(mào)”“中文+石油”等。這種社會需求促使哈高校進一步優(yōu)化中文教育課程設置,提升教育質量??梢哉f,社會需求推動本土中文教育快速發(fā)展,是當下哈薩克斯坦中文教育發(fā)展的趨勢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年底,東哈薩克斯坦州的魯班工坊試運行。在今年7月召開的上合組織阿斯塔納峰會上,也明確要在阿斯塔納開設一家魯班工坊,為哈薩克斯坦“量身定制”技術人才。相信這種中文和職業(yè)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將成為哈中教育合作的一大亮點。

圖為2022年古普耐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市兒童圖書館舉辦的活動上介紹中國春節(jié)文化。受訪者供圖。

  中新社記者:從實踐角度看,如何進一步提升海外中文教育質量?

  古普耐:中文教育沒有固定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在每一個國家,都需要根據(jù)本國國情做相應調(diào)整,哈薩克斯坦的中文教育亦是如此。

  哈高校的中文教育目前尚未形成標準體系。一些高校的中文專業(yè)教學大綱改編自英語教學大綱,兩種語言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學生學起來比較吃力。

  我認為,要提高教育質量,當務之急是要推動中文教育“系統(tǒng)化”與“本土化”。要編寫一批通用的、適合本國學生的本土化教材;要制定統(tǒng)一的考核標準,多借鑒國際上先進的教育方式;要完善人才聘用機制,鼓勵教師增進其業(yè)務水平。

  在今年上合組織阿斯塔納峰會期間,哈薩克斯坦科學和高等教育部部長表示,哈薩克斯坦計劃在國立和公立等一批重點大學開設中文教研室,并將向高校學生推薦中文作為第二外語,目前這一舉措正在細化論證中。相信,隨著政府重視程度的提升及相關政策的出臺,哈薩克斯坦中文教育的質量將迎來快速提升。

  中新社記者:如何喚起哈年輕人對中國的興趣,使其更全面地了解中國?

  古普耐:中國的新能源車已越來越多出現(xiàn)在哈薩克斯坦街頭,年輕人用的手機、愛上的短視頻平臺,常用的電商網(wǎng)站,其中不少來自中國企業(yè)。越來越多哈薩克斯坦年輕人對中國產(chǎn)生興趣,這是一個事實。需要看到的是,我們的年輕人對中國的認識在逐漸深入變化。

  舉例來說,以前我記憶中人們提起中國,聊得最多的是“去中國安不安全”;后來隨著哈中貿(mào)易往來增多,有學生開始問“去中國做什么最賺錢”;而現(xiàn)在,有更多學生來問“去中國讀書應該選什么專業(yè)”。近些年,隨著中國開放程度和綜合國力的提升,人們對中國已有新的認識。

  當然,網(wǎng)上關于中國有各種聲音,有如實描述的,也有扭曲或誤解的。如何在龐雜的信息中“讀懂”當代中國,中文教育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一些學習中文的學生愿意去了解、查找中國歷史文化的資料,他們跟中國網(wǎng)友聊天,和中國留學生結對子學語言。了解越深入,他們對中國的評價也就越客觀??梢哉f,學習中文為哈薩克斯坦青年提供了一個了解當今中國“真實模樣”的機會。

  我的一些學生后來有機會前往中國,他們親眼看到中國發(fā)展得怎么樣,中國人民生活水平如何,中國有哪些就業(yè)、投資機遇。他們回國后,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分享給親朋好友。我想,這也是越來越多的哈薩克斯坦人愿意前往中國的原因之一。

  中新社記者:中文教育在中哈兩國文化交流互鑒中起到怎樣的作用?

  古普耐:中文教育就像一座橋梁,通過中文學習,哈薩克斯坦年輕人開始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和當下文化。他們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品茶、下棋、體驗漢服的經(jīng)歷,也談中醫(yī)養(yǎng)生,知道孔子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讓我感到很欣喜的是,如今有很多中國年輕人開始學習哈薩克語,他們來我們國家留學,品嘗“別什巴爾馬克”(哈薩克斯坦特色菜肴),讀阿拜·庫南巴耶夫(哈薩克斯坦著名思想家)的詩歌。也正是因為這些年輕人,我對“民心相通”有了更具體的認知。

  我們常用“黃金三十年”來描述中國和哈薩克斯坦之間的關系,也正因為長期以來兩國人民走得這么近、這么好,互相抱有渴望懂得、理解對方的想法,兩國之間才能做到民心相通,實現(xiàn)文化交流互鑒。

  我相信,隨著又一個“黃金三十年”的到來,哈薩克斯坦的中文教育將迎來更多發(fā)展機遇,也希望我們這批教育工作者可以為兩國的文化交流貢獻更多力量。(完)

  專家簡介:

  古普耐(DUISENBAY KULPYNAY),哈薩克斯坦青年漢學家、哈薩克國立大學東方系中文教研室講師、北京語言大學在讀博士,擁有多年海外中文教育經(jīng)驗,2023年編寫出版針對哈薩克斯坦高校中文教育教材《基礎漢語語法》,曾獲評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市優(yōu)秀教師,連續(xù)多年獲評“漢語橋”全球比賽哈薩克斯坦賽區(qū)優(yōu)秀指導教師。

【編輯:劉陽禾】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wǎng)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