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无码射在线视频,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办公室被cao的合不拢腿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文化新聞
    《富春山居圖》隔海相望六十年:長離分 情何堪
2010年03月25日 09:54 來源:人民日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3月20日,在《富春山居圖》原創(chuàng)地浙江杭州富陽市,來自臺灣的山水畫家林進忠、蔡友與大陸的馮遠、孫永等6名山水畫家在15米長卷上共同臨摹《富春山居圖》,并發(fā)出真跡“合璧”的邀約。 中新社發(fā) 柴燕菲 攝


 

    3月14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溫家寶總理答中外記者問。溫家寶總理在回答臺灣記者提問時講了一個故事:“元朝有一位畫家叫黃公望,他畫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圖》,79歲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幾百年來,這幅畫輾轉(zhuǎn)流失,但現(xiàn)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館,一半放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我希望兩幅畫什么時候能合成一幅畫。畫是如此,人何以堪!边@是《富春山居圖》... 中新社發(fā) 楊可佳 攝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quán)均屬中國新聞網(wǎng),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使用。

  首尾分離三百載 隔海相望六十年

  《富春山居圖》,長離分 情何堪

  核心閱讀

  一幅作于660年前的山水畫,最近深深牽動了兩岸同胞、海外僑胞的思緒。

  它就是元代畫家黃公望所作的《富春山居圖》——既是有著中國山水畫作品中“第一神品”之美譽的“畫中蘭亭”,又是因火焚殘缺、“死別生離”而具有傳奇色彩的傳世名畫。

  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后舉行的記者會上,溫家寶總理答臺灣記者問時,特地提到這幅目前一段在浙江、一段在臺灣的畫卷。那句情真意切的“希望兩幅畫什么時候能合成一幅畫”,那句飽蘸深情的“畫是如此,人何以堪”,讓這幅畫卷承載了更多意義。

  剪不斷的鄉(xiāng)愁家愿,掛在了這幅長長的畫卷上;而圍繞這幅畫卷合璧團圓的一次次努力,讓人們有了更多期待……

  鄉(xiāng)愁,也是一幅長長畫卷

  3月20日,浙江富陽,春光明媚風(fēng)景如畫!陡淮荷骄訄D》的特種郵票首發(fā)儀式正在此地舉行,分隔兩岸的《富春山居圖》在郵票上“完璧合展”。那一天,一個場景給《寧波日報》記者南華留下深刻印象——

  專程從杭州趕來的臺胞金姓老人,在《富春山居圖》紀念封上,畢恭畢敬地抄上了一首詩人余光中的著名詩歌《鄉(xiāng)愁》。當(dāng)海峽兩岸關(guān)系協(xié)會副會長王在希說到“海峽隔不斷五千年的文化”時,他眼中不禁涌出淚花:“以前,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是一灣淺淺的海峽,現(xiàn)在對我來說,鄉(xiāng)愁還是一幅長長的畫卷。多想在《富春山居圖》誕生660周年時,能親眼目睹這一代名畫完璧重圓在上海世博會上啊!

  3月23日,臺北故宮博物院,前臺灣大學(xué)藝術(shù)史研究所教授傅申,用三句話給濟濟一堂的聽眾們概括他熱愛與研究的《富春山居圖》:“生于庚寅年,毀于庚寅年,名于庚寅年”。歷史就是這樣“巧合”。他說,《富春山居圖》于公元1350年庚寅年完成;300年后,1650年,明代收藏家吳洪裕臨死前下令將此畫焚燒殉葬,是為“毀于庚寅年”;而同樣是在庚寅年的今年,溫家寶總理的深情希望,讓《富春山居圖》從一件藝術(shù)珍品變成兩岸相連的一個文化象征符號。

  此刻,郵票上的那幅《富春山居圖》真跡的主體部分,被作為“國寶”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里;而另一小段,則靜靜躺在浙江博物館武林新館那個恒溫恒濕的展柜中,書寫著《富春山居圖》(“剩山圖”),陪伴一側(cè)的,是明代杰出畫家沈周的《富春山居圖》摹本復(fù)制件。人們只能從這份摹本中,了解國寶的全貌。

  郵票上的合璧,替代不了浙江省文化廳廳長楊建新的多年心愿:什么時候,這一卷分居兩岸的《富春山居圖》,能一起靜臥展柜,讓同胞細細地端詳它精美無比的真容全貌,傾聽它無聲地訴說悲歡離合的故事?

  《富春山居圖》的多舛命運,是中國文化史的寫照,更是兩岸隔海相望的折射。畫卷本是黃公望為摯友無用師所繪。但幾經(jīng)輾轉(zhuǎn)流離,明朝末年,傳至收藏家吳洪裕手中。他癡迷到?jīng)Q定死前焚圖殉葬,是其侄子火中取畫,才救下了這幅絕世佳品。

  但畫卷從此成殘卷,并一分為二。火燒之前,畫卷由8張畫紙連成,全長848厘米;馃,毀壞5尺,焚成兩截。前段較小,只有51.4厘米,因畫中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定名為“剩山圖”,流落民間;后段畫幅較長,大約有6紙636厘米橫長,現(xiàn)通稱為“無用師卷”,后被清廷收藏。逃過“死別”一劫,《富春山居圖》再陷“生離”境地。

  1933年,為避日軍戰(zhàn)火浩劫,“無用師卷”隨故宮重要文物南遷,15年輾轉(zhuǎn)過四川、貴州、南京,最終被運至臺灣,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而“剩山圖”也在幾經(jīng)流沛后,于1956年走進浙江省博物館,成為該館半個世紀以來的“鎮(zhèn)館之寶”。

  杭州,臺北,600多年名畫,從此隔海相望。

  堅冰,十余年慢慢融化

  五千年的同根文化,豈是一灣窄窄的海峽能阻隔與分離?

  早在1993年中秋之夜,上海電視臺曾與臺灣“華視”聯(lián)合舉辦中秋晚會,電視屏幕上,這件傳世名作在分離后首次通過技術(shù)手段“拼接”起來。

  1999年7月,在富春江畔,中國美術(shù)學(xué)院院長潘公凱、教授孔仲起、臺灣中華藝文交流協(xié)會會長史元欽、臺灣國畫家李奇茂等30多位海峽兩岸書畫家,聯(lián)手臨摹《富春山居圖》長卷,書寫了一段佳話。

  楊建新是當(dāng)年“圓合活動”的主要策劃人。當(dāng)時,他任浙江省政府臺灣事務(wù)辦公室主任,“10年前,兩岸文化交流遠沒有今天這樣頻繁,互動很難。能兩岸臨摹,已屬不易!

  2005年,《富春山居圖》真跡合璧共展再次有了新進展。鳳凰衛(wèi)視董事局主席劉長樂曾幾次到臺灣努力促成此事,也得到了反饋:歡迎浙江省博物館“剩山圖”先去臺灣展覽;不過,“無用師卷”到大陸來“探親”,先不談。

  這令楊建新既興奮,又遺憾,“‘剩山圖’去臺灣展覽沒有任何問題,但我們希望實現(xiàn)兩岸《富春山居圖》的交流,有來有往!

  更大契機出現(xiàn)。2009年10月,北京故宮博物院37件文物“出宮”,到臺北與臺北故宮博物院合辦“雍正大展”。兩岸文物40多年互不往來的格局,被“雍正這個老頭”率先打破。

  此時,臺灣方面也向浙江博物館捎來口信、寄來書信。他們準備舉辦一個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希望能借浙江省博物館的“剩山圖”展出。這一次,楊建新態(tài)度依舊:浙江“沒問題”,希望“雙向交流”;而這一次,雙方的共識在增多,合璧展出開始有了具體的時間計劃。

  圓合,正在指日可待

  3月23日,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兩卷合璧展出的時間,極有可能在2012年。

  消息既出,讓兩岸民眾既喜且憾。喜的是,畫圈圓合指日可待。憾的是,為何還要苦等兩年,而不是借上海世博會圓合?而對許多大陸同胞來說,他們更關(guān)心的是:什么時候能在大陸一睹《富春山居圖》真實全貌?

  對此,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馮明珠的解釋是,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富春山居圖》屬于70件“限展國寶”,出館甚至展出都有嚴格規(guī)定,每4年才會展一次。2010、2011年的展期已經(jīng)排滿,“能確定看到《富春山居圖》真跡的最早時間,是在2012年!

  和楊建新一樣,馮明珠對“剩山圖”到臺灣持樂觀態(tài)度。但她也坦言,要讓“無用師卷”到浙江博物館一起展覽,還需解決一些問題。在臺灣,文物外展有明確的規(guī)定。凡是臺北故宮博物院出臺灣辦展覽,當(dāng)?shù)乇仨氁兴痉饪垩何奈锓,以確保不扣留展出文物才能成行。但大陸目前還沒有相關(guān)法律,這令臺灣頗為擔(dān)心。

  這個問題顯然一時難以解決。不過,在大陸文化界人士看來,總有其他變通方法,比如到第三方展出,或是共同辦展。去年10月,北京故宮博物院37件展品首次跨越海峽到臺北時,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就曾公開表示,“兩岸文物交流是天然的,人為隔不斷,遲早要聯(lián)系!2008年11月底,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也曾以民間身份訪問臺灣,并參觀了臺北故宮博物院,“我們一再聲明,而且還可以再次聲明,回大陸展覽的文物不涉及所有權(quán)和保管地點的問題。”

  而楊建新也在力促此事。他說,雖然大陸為此專門通過“司法免扣押文物”條款不現(xiàn)實,但大陸的海關(guān)法律規(guī)定,所有境外(包括港澳臺)經(jīng)海關(guān)批準暫時進口的貨物(包括文物),必須在海關(guān)如數(shù)清點清楚,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完成交流任務(wù),并且如數(shù)運出海關(guān),一件都不能留下。否則,就要予以處罰。所以,《富春山居圖》回大陸,“臺灣方面完全不必顧慮”。

  文脈,靠兩岸共同呵護

  盡管“兩卷合二為一”還在共同努力中,但形式多樣的“合璧”,已在近期頻頻展開。

  就在郵票版《富春山居圖》率先“合璧”的同一天,3月20日,來自寶島臺灣的林進忠、蔡友和林錦濤等3位教授,會同郭怡孮、孫永、馬鋒輝等6位大陸學(xué)者、書畫家,以重繪、補殘的方式“合璧”。他們現(xiàn)場潑墨揮毫,重繪《富春山居圖》全卷,并根據(jù)真跡畫作的風(fēng)格、整幅畫總體流線走向和富春山兩岸真實的山脈走勢等,補齊“剩山圖”和“無用師卷”圓合處的幾十厘米火焚殘缺部分。

  3月23日,由于關(guān)注、詢問《富春山居圖》的市民急速增多,臺北故宮博物院特地請來前臺灣大學(xué)藝術(shù)史研究所教授傅申,以及前臺北故宮博物院書畫處處長王耀庭,分別以“‘剩山圖’與富春卷原貌及其流派”、“富春山居圖對后世的影響”為題,舉行講座。當(dāng)天,僅能容納200多人的文會堂坐滿了人。這令臺北故宮博物院教育展資處處長朱惠良很是感慨。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禮品部,《富春山居圖》的復(fù)制品最近成了熱銷貨。“定價是3萬3千臺幣,很快就全部被買走了!惫ぷ魅藛T說,“現(xiàn)在只能預(yù)訂,最快得兩周后才可能拿到!

  臺北故宮博物院最近還在規(guī)劃一個名為“山水合璧”的展覽,會把所有跟黃公望有關(guān)的,包括和他同期的元代大家的作品,以及一些明清兩代臨摹、仿制品一并展出。

  當(dāng)然,人們最希望的是,看到《富春山居圖》能盡早跨越海峽,并卷展出,在它已有的傳奇中,再注入一段新的傳奇……

  鏈接

  有多少國寶隔海相望

  1948年至1949年初,國民黨當(dāng)局分三批共2972箱將故宮文物運抵臺灣,而“中研院史語所”、“中央圖書館”及“中央博物院”等的文物精品也隨之而行。其中,故宮文物有65萬件,包括書畫器物精品7萬多件,其余為書籍、檔案。運抵臺灣的故宮文物雖僅是小部分,但多為精品。除了《富春山居圖》,最為知名的隔海分離文物還有:

  “三希堂”法帖

  王羲之之侄王珣的《伯遠帖》、王羲之之子王獻之的《中秋帖》在北京故宮,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在臺北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

  真跡在北京故宮,清院本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明代仇英所繪的《仇本清明上河圖》在遼寧省博物館。

  《滿文大藏經(jīng)》

  共印制十二部,至今雖僅有一部復(fù)現(xiàn)于世,不過數(shù)萬片梨木經(jīng)書與108函印本俱全,其中32函存臺北故宮博物院,經(jīng)板與76函藏于北京故宮。

  《四庫全書》

  文淵閣本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文津閣本在國家圖書館,文溯閣本在甘肅省圖書館,文瀾閣本今藏浙江圖書館。

  《自敘帖》

  唐代懷素的《自敘帖》獨具“珠櫝合璧”的涵義,當(dāng)年因日軍侵略,故宮文物管理人員曾以為暫避一時戰(zhàn)火就會平息,只帶走了帖冊,而將由珍稀木材制作的櫝匣留在了北京,現(xiàn)在帖藏臺北,匣藏北京。

  魏思夢整理

  “雙清匯流”黃浦江尚難如愿

  三方達成九項共識重逢可期

  本報上海3月24日電 (記者曹玲娟)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清明上河圖》能否出現(xiàn)在上海世博會,與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圖》“雙清匯流”?這個備受國人期待的世博會中國館懸念之一,可能將無法如愿。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館的重要展示內(nèi)容。在中國館最高的49米層展區(qū),長達百米的整面墻都被放大數(shù)百倍的多媒體展項《清明上河圖》所覆蓋。中國館展示方案總設(shè)計師、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院長潘公凱此前曾表示,國寶《清明上河圖》原件,有望在部分時段出現(xiàn)在世博期間的中國館!啊肚迕魃虾訄D》有多個版本,除了北京故宮的版本,我們希望能多一點版本,比如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的版本,正在聯(lián)系商榷。”

  《清明上河圖》為北宋畫家張擇端的作品,現(xiàn)今典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的是清院本的《清明上河圖》,由清宮廷畫師陳枚等5人于乾隆年間繪成。業(yè)界人士口中的“雙清匯流”,即指北宋張擇端本和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同時推出。

  據(jù)介紹,有關(guān)方面此前曾進行了多次努力,期盼能將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圖》借展上海世博會,與有望出現(xiàn)在世博會的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重逢”。但現(xiàn)在看來,幾乎沒有可能,主要障礙仍與文物條款的制定相關(guān)。

  “但這次無望,并不代表以后沒有希望!敝槿耸拷榻B,相信通過此次接觸,“將為以后兩岸文物借展等交流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據(jù)了解,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的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已授權(quán)制作超高仿復(fù)制品,將在世博園區(qū)內(nèi)外的世博會特許零售店發(fā)售,實現(xiàn)另一種形式的“雙清匯流”。而臺北故宮博物院與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三方,已在專家交流、學(xué)術(shù)研討等方面達成九項共識。

  記者 顧 春 杜 榕

    ----- 文化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biāo)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wù)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fù)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zé)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