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影院av无码免费,两个人高清视频免费观看www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文化新聞
    鐵凝:文化需要相互凝視 國人應有健康的文化自信
2010年03月03日 10:22 來源:人民日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當中國在世界經(jīng)濟舞臺上贏得萬千矚目的時候,一個文化中國的形象似乎仍不清晰,中國與西方發(fā)達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仍然存在明顯的“入超”現(xiàn)象,同時對中國文化的“誤讀”也時有發(fā)生,我們?nèi)绾胃降冉】档貐⑴c國際文化交流這一問題顯得愈加重要和緊迫。日前,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鐵凝。

  作為作家和中國作協(xié)主席,鐵凝對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中的“不平等”時有感慨。去年9月在斯坦福大學舉辦的首屆中美文學論壇上,一位美國漢學家講了這樣一件事,這位漢學家翻譯了王安憶的長篇小說《長恨歌》,找到一家出版社,出版社說小說寫得確實不錯,但恐怕不賣錢,如果你給它改個名字,就叫《上海小姐》,我可以考慮出版。“這不是一種不平等嗎?要是換一個同樣優(yōu)秀的英語作家,我認為出版社不會輕易提出把他作品的名字改掉!辫F凝和那位漢學家有同感:“如何使國際交流平等、健康,并且保持自己的尊嚴,是我們在對外文學交流中經(jīng)常需要面對的!

  迎合偏見只能擴大偏見

  當問到如何應對文學交流中的一些誤讀和偏見時,鐵凝表示,我們應當鮮明地說出我們的觀點,如果一味地迎合偏見,只能擴大偏見。還是那次中美文學論壇,一位知名美國教授在演講中說到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語氣不無輕慢,鐵凝就在現(xiàn)場提問環(huán)節(jié)坦誠陳述了她的批評和看法。經(jīng)過坦率的討論和誠懇的溝通,那位教授意識到自己的輕率和偏頗。這種爭論之后的和解,讓雙方都有收獲。那天論壇結(jié)束時大家都舍不得離開,最后是一位美國漢學家主動走到大廳彈奏鋼琴,讓琴聲作為這次交流的結(jié)束。

  國外確實有一些讀者和學者對中國懷著某種人云亦云、先入為主的偏見,在有些方面關于中國的信息也非常老舊。對此,鐵凝認為,這就需要雙方真誠、客觀、平等地爭論,而一味討好、或者先入為主貶斥某一方不見得是有意義的事情。重要的是,中國人應有自己健康的文化自信。

  中國文學和文化目前在國際文化競爭中還處于弱勢,這是毋庸諱言的事實。這一點,鐵凝深有感觸:“比如說,我們對德法等國古典、現(xiàn)代文學的了解,遠比對方對我們的了解多得多。造成這種不對等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有歷史淵源,一邊是中國屈辱的近代史,一邊是西方文藝復興以來歐洲文明迅速勃興形成的堅固優(yōu)越感。這樣的現(xiàn)實并非一日形成!

  鐵凝表示,也有技術原因,漢語太美太難掌握,世界上精通現(xiàn)代漢語的學者相對還太少,這造成了交流的障礙。一方面,一些資深漢學家,可能熟悉的只是1949年之前的作家作品;另一方面,受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偏見的影響,對于當代作家作品,有些學者也容易從某種印象出發(fā)做出主觀的判斷。而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世界在與中國隔絕多年后,面對中國文學的井噴和繁榮,還沒來得及完全接受和認知,這對他們也是一個挑戰(zhàn)和難題。歷史背景,生活習慣,言說方式,文化的差異,包括媒體判斷,這些都是原因。

  用文學傳達人類共通的良知、道德和美

  談及我們應該作出怎樣的努力,鐵凝認為,首先要保持放松和友善的心態(tài),凡事先取一個“階級斗爭”的態(tài)度,仿佛到處都是敵情,當然不必。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的文化取向之間常會有一些誤解,但絕大多數(shù)不是惡意。尤其文學交流中,更要明辨。

  中國經(jīng)濟的持續(xù)高速發(fā)展,讓國際社會對中國充滿驚異和好奇。但客觀地說,普通外國民眾對中國、特別是對當代中國社會真正的活力知之甚少。鐵凝表示,中國向世界打開自己,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應該有最能觸動人心靈的文化與文學的交往。在許多國外文學論壇、文學講座里,中國作家介紹的當代中國文學、當代中國人的生活和他們自己的情感,都對最普通的外國聽眾產(chǎn)生著生動而積極的影響。

  中美文學論壇上,遼寧女作家孫惠芬的演講,從丟失一只鴨子這樣的日常小事講起,展示了中國當下的農(nóng)村和城市、家族中父輩和年輕人的生機盎然的沖突,有美,有矛盾,但充滿明亮而堅定的希望,感動了全場美國聽眾。鐵凝說,那一刻,看著中國作家以文學的方式言說著中國淳樸又有現(xiàn)代意識的親情,誠實講述著活生生而又充滿希望的生活,她不由得想到老舍先生。老舍先生曾在他的一篇小說里描繪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普通英國人想象出來的中國人形象:耳朵眼里塞著砒霜,袖管里揣著蛇,嘴里呼的氣是綠色的……那樣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鐵凝認為,交流需要面對面的,而非道聽途說式的,文學方式的溝通,這樣的溝通不是為了讓人們變得相同,而是為了理性、平等地認識欣賞并尊重彼此的不同。平等的交流也有可能使雙方找到并感受人類共通的良知、道德和美。

  “我談這個并不是意味著要削弱藝術的批判精神,而是說我們在藝術創(chuàng)造的時候應該尊重真正發(fā)自我們內(nèi)心的感受,而不是預設一個他人的眼光,尤其是不必去迎合他人的偏見。當我們能夠自覺積攢和建設理性健康的文化自信,以文學的言說來表達我們對人生、對國家、對民族、對未來的觀點和看法的時候,這當中不乏激烈的爭論,也許我們才能夠同對方平等交流。物質(zhì)社會可以引進很多外來的奢侈品,但一個民族的主流價值觀理應扎實地從自己的土壤里生養(yǎng)出來!辫F凝表示。

  作家要沉潛于時代,釀出好酒

  2006年中國作協(xié)正式啟動“中國當代文學百部精品對外譯介工程”;在剛剛過去的一年里,各界發(fā)起的“中國文學走出去”、“中國文學海外傳播工程”、“經(jīng)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等項目漸次展開,文學走出去的步伐不約而同。

  這在鐵凝看來正當其時,“不能設想一個經(jīng)濟騰飛的國家其文化是衰弱的。我覺得文化需要互相凝視,通過互相凝視、互相對話和互相閱讀作品,以世界的胸懷,講述中國的故事!

  老話說“酒好不怕巷子深”,準備“走出去”的我們有好酒嗎?最近鐵凝與德國著名作家馬丁·瓦爾澤有一次會面,瓦爾澤非常羨慕中國作家,處在這樣大的變革時代,可以描繪可以表現(xiàn)的東西太多了。瓦爾澤的這些話給了鐵凝一個震動:“我們是否真正意識到了這些?面對這樣一個大的變革時代,我們確實應該潛心地而不是花哨地,誠實地而不是討某一個‘他者’喜歡的那種心態(tài)去創(chuàng)作。好酒不是兌出來的而是釀出來的,要釀出好酒最終要看我們能不能更踏實地潛入到這個時代的深部。釀出好酒是最重要的,否則中國文學走出去拿什么給人?”

  除此之外,鐵凝非常重視那些勤勤懇懇的、把文學和文化交流當作事業(yè)的外國學者和翻譯家,她說,我們應該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他們堅守幾十年孜孜不倦地譯介、研究中國文學的精神需要得到我們更切實的關注。

  平等交流需要耐力和積累

  幾年來,鐵凝和中國作協(xié)的同事們常常奔走各國,組織和參與中外文學交流活動,他們先后推動了首屆中日韓三國文學論壇;派出了由150多位作家組成的法蘭克福書展中國作家代表團;在美國、法國和德國舉辦了首屆中美文學論壇、中法文學論壇和中德文學論壇,邀請國內(nèi)代表性的作家同對方國家的主流作家做多場文學討論。同時,中國作協(xié)也是聶華苓夫婦發(fā)起的“愛荷華國際寫作計劃”的積極配合者,從丁玲、艾青、王蒙到王安憶、馮驥才、張賢亮再到蘇童、余華、莫言、畢飛宇,許多當代著名作家都參加過這一計劃。

  談到中國作協(xié)的文化擔當,鐵凝表示,中國作家協(xié)會應該義不容辭地為更多的優(yōu)秀作家贏得更多的讀者、創(chuàng)造更多樣的條件和更廣闊的平臺,不僅是中國讀者還有海外的讀者,通過閱讀中國文學,感受活生生的中國的脈動,了解當代中國有沖突和矛盾,但是更有進步的生機和活力,體味對未來有希望的中國人豐富細膩的情感世界和生活世界。

  “中國文學走向世界也不應該是即興的展示,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有很大難度,需要我們更自覺,需要有耐心和耐力!辫F凝說,建立理性健康的文化交流,不能奢望一兩次論壇和書展就能夠萬事大吉。

  在鐵凝看來,一個民族最深處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不斷的想象力、勇氣,最終來自于文化的勃興,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根本動力。而在促進國際文化平等交流方面,文學要做的事情還很多。

  記者 董陽

    ----- 文化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