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古籍與名利無關
□本報記者/王臻青
任繼愈先生的家人為他起名 “繼愈”,是希望他能“繼承韓愈”,成為文學大家。任老年輕的時候,的確想成為文學家,直到1937年“七七事變”發(fā)生。
當時,北大被迫南遷,正是這次南遷之旅使得北大哲學系大三學生任繼愈改變了人生理想和學術方向;貞浧甬斈甑倪x擇,任老曾說:“老百姓雖然沒念過多少書,可他們一旦認識這個道理,國家要亡,人民就得當亡國奴,他們就會奮不顧身地拯救國家。他們最勇敢!出力,出錢,支持抗戰(zhàn),我覺得中華民族有一股力量,有看不見的一種傳統(tǒng),這個很值得研究!睆拇耍緦W西方哲學的任繼愈,開始把自己的學問和腳下的土地聯系在一起,他將自己的書房命名為“潛齋”,意為潛下心來研究中國傳統(tǒng)文化。
整理古籍
任繼愈先生曾問過季羨林先生,印度現在還有多少人認識梵文。季老認真地想了想說,全印度也就一千人吧!可見,它們的古代文化中斷了。在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中國沒有中斷傳統(tǒng)文化,從而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正因如此,任繼愈先生把整理和積累古代文獻資料,作為自己一生中重大的責任和義務。
記者從國家圖書館了解到,古籍整理是任繼愈先生多年來投入精力最多的一件事。由他主編的107冊 《中華大藏經》,歷經十余年才全部出版完畢。
任繼愈認為,圖書不是古董花瓶,而是供人閱讀的。深藏在圖書館里的經典書籍,不整理就不能發(fā)揮實際作用。像《中華大藏經》的底本《趙城金藏》,本來深藏在圖書館里,保存得很好,但讀者看不到,現在把它整理出來,大家就能用了。
在國家圖書館的辦公樓,每逢周一和周四,這位老人總會如期而至。近20年里,任繼愈坐鎮(zhèn)國家圖書館,領導了中國最大規(guī)模的傳統(tǒng)文化資料整理工作,歷時16年完成了107卷、總字數過億的《中華大藏經》。任繼愈主持了鎮(zhèn)館之寶文津閣《四庫全書》影印出版工作,同時,匯編7億多字的《中華大典》。
捐獻藏書
任繼愈先生家鄉(xiāng)山東省平原縣圖書館館長遲慶元接受采訪時介紹,早在去年7月份他就知道了任老的病情,曾多次赴京看望老人,病中的任老依然關注著家鄉(xiāng)的變化。遲慶元透露,任老先生自2004年開始向家鄉(xiāng)無償捐獻個人藏書,至今已達7000余冊,其中包括《十三經注疏》、《西學基本經典》、《中國佛教經典》、《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等珍貴的文史資料。
任繼愈畢業(yè)于山東平原一中,是學校歷屆學生中的佼佼者。2005年,時任平原一中校長趙桂軍策劃在平原一中校園內給任繼愈先生塑一座銅像,以激勵廣大學生。但任繼愈態(tài)度明確:“這個銅像最好不要搞,請你們尊重我的意見。 ”接著,平原一中又提出另外一個想法,想在校園內建一個著名校友展覽室,把任繼愈先生的事跡收入其中。聽到這個想法后,任繼愈先生肯定地說:“這個事情可行。 ”但他接著說:“我想提一個意見,那就是把我們所有的校友都納進來,不管是什么地位,什么職務,全部應該吸納進來,因為他們同樣為社會作出了貢獻。 ”
1995年,任繼愈老先生回到離別了幾十年的平原一中參觀,見到家鄉(xiāng)和母校的巨大變化,任老先生非常激動。在平原一中70周年校慶大會上,面對老校友和4000多名師生,任繼愈先生發(fā)表了即興講話,激勵學生要“節(jié)約”、“勵志”、“自強”。任老的發(fā)言給了母校的師生們很大的鼓舞。 2007年,任老先生更是將自己珍藏60多年的古籍《欽定全唐文》捐贈給平原圖書館。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