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之下,國學何去何從?
賴 睿
日前,由王小丫主持的《開心辭典》啟動了首個以國學為主題的特別節(jié)目“開心學國學”。節(jié)目將以選秀的方式在全國選拔選手;選手將在暑假期間接受王小丫的“拷問”,最終勝出的前9名選手將獲得北京大學國學班免試免費入學兩年的獎勵。消息一出,立即引來“國學娛樂化”的熱議。
從《百家講壇》到“開心學國學”,從開設“國學班”到富豪把國學當奢侈品,國學是社會浮躁心態(tài)下的炒作,還是真正走入“尋常百姓家”?盛名之下,國學本身是否已經成了附庸品?
大眾化還是娛樂化
國學在中國人心中寄托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整套社會規(guī)范理念。近年來,國學的普及速度之快、涉及面之廣,正體現了中國百姓對于通俗易懂的人文經典的渴求。而國學是真的走向了大眾,還是“泛娛樂”的商業(yè)操作,都考量著各種以國學為名的欄目。
北大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認為,國學可以“開心”,普及和專業(yè)并不能混為一談!皣鴮W應該普及,可以推向市場。再高深的學問,如果最后只能封存于記憶中,淪為擺設,倒不如推向市場!庇芯W友力挺說,古人都講究寓教于樂,“娛樂至死”不是好東西,但也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而北大中文系副教授胡續(xù)東則持相反態(tài)度,他直言:“這種知識權力與商業(yè)娛樂形式結合的方式很荒誕!
對于在“開心學國學”中勝出的9名選手可以免費“開心上北大”一事,有人為不拘一格降人才而歡呼;也有人為《開心辭典》充當“北大招生辦”而急得臉紅脖子粗,認為“這只是拿國學與北大的名氣作秀罷了”。事實上,北京大學已對“開心上北大”進行了澄清,北大提供的免試免費入學的國學班,是屬于繼續(xù)教育系統(tǒng)。
無論是贊同還是不高興,節(jié)目已經未播先熱,得到了足夠的關注度。這或許是幕后策劃者最想看到的。
“大師”層出不窮
隨著國學熱繼續(xù)升溫,學者明星化的趨勢愈演愈烈,很多人也毫不猶豫地接受了“大師”的虛銜。中國五千年文明中,大師亦能逐一數出;現代社會中各種名目的“大師”卻讓人目不暇接。
在“國學熱”中成名的于丹、易中天等頻頻現身各種活動。到處奔波講學,是為了弘揚傳統(tǒng)文化,還是為了名利?這樣的質疑一直不斷。于是,于丹就說出了“我不是娛樂圈里的,我是個學者”的話。近日在南京出席某銀行舉辦的講壇的易中天,也被逼問得尷尬不已,大呼自己“不差錢”。
耀眼的名利、權欲,文人已經不愿坐上十年冷板凳;追求轟動效應、不辨真?zhèn)危襟w在背后推波助瀾。官、商、文、媒聯手運作,更是誕生“大師”的一條捷徑:先把某人的名氣炒起來,炒成“大師”,引來老板、商業(yè)集團的青睞,再吸引更多人的眼球和追捧……由此造就了一批學術上的超級明星,也形成了一條真金白銀的利益鏈。
在人心浮躁的社會里,一有“大師”乍現,便蜂擁而上,亂捧一氣。如果出幾本書,說幾個觀點,就可以戴上“大師”的帽子,接受八方朝拜,聽取一片逢迎,那“大師”的稱謂未免有些廉價。
質疑聲為何越來越多
雖然沉默的永遠是大多數,但面對這些年學術界、文化界愈演愈烈的剽竊、抄襲、詐騙等不正之風,站出來質疑的聲音也日漸增多。
早在2007年,就有人出書質疑《于丹(論語)心得》,認為于丹在解釋“仁、信、快樂”方面有硬傷。而擔任2008年中國青年歌手大獎賽評委的余秋雨,也因為說錯沈從文的族別和混淆古人名句遭到質疑。
事實上,在這幾年“全民國學”的表象下,公眾對國學的了解依然處于相對低的水平。也正是普通百姓對國學一知半解,為眾多“國學大師”提供了“傳道解惑”的走紅機會。因此,這樣的質疑和辯駁何嘗不是公眾應該得到的局面。面對真?zhèn)危倯撚腥酥赋,有人爭論,有人辨析。每個人都有一把評判的標尺,在質疑中才會更加接近真相。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