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专区,欧美人与动牲交另类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文化新聞
    汶川大地震周年紀念:災區(qū)文物重建躑躅前行
2009年05月08日 02: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中新社北京五月七日電 題:災區(qū)文物重建躑躅前行

  中新社記者 應妮

  有著“中國羌族第一寨”、“云朵上的街市”美譽的蘿卜寨是古羌王的遺都,也是四川規(guī)模最大的黃土夯筑的羌寨,但在去年的汶川大地震中,這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夷為平地。

  一年之后,在離原址不到一公里的地方,一排排嶄新的房屋拔地而起,新的羌寨依山而建,依臺地而起伏,與山地自然景觀而融合;依然是黃泥墻面,屋角配有羌寨特有的石碉樓裝飾,窗戶和門框上鑲著圖騰圖案。但和曾經的房屋最大的不同是,新羌寨黃泥里面裹著的鋼筋水泥結構可以抵抗八級地震。預計在汶川地震周年之際,八成以上村民可以遷入新居。

  據國家文物局統計,四川、甘肅、陜西、重慶等受災省市共有一百六十九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二處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二百五十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受到不同程度損害,包括二百九十二件珍貴文物在內的近三千件館藏文物受損。

  值得慶幸的是,四川綿陽市中心庫房在此次地震中起到重要作用,其所藏五千多件珍貴文物僅一件受損。這個被四川文博業(yè)界稱為“文物銀行”的中心庫房是國家文物局支持重點建設的全國第一批保護中心庫房之一,試行“文物代管”,庫房集納了所屬七個縣市,包括北川、汶川等重災區(qū)的數千件珍貴文物。這一成功經驗,得到了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的大力稱道。

  相對于陳列收藏中的文物而言,文物古建筑的維修保護又是一番光景,大地震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彭州領報修院、都江堰二王廟古建筑群全部垮塌,都江堰水利工程魚嘴(分水堤壩)出現裂縫;綿竹劍南春“天益老號”酒坊遺址古建筑、理縣桃坪羌寨局部垮塌……

  這些文物古建的維修難點不僅在于損害的情況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更有一些古建筑依山而建,場地非常狹窄,施工的組織也非常困難,而且不可能同時展開,必須分步驟、分期、分批的進行。而要達到“修舊如舊”的標準,會有一系列具體規(guī)則和要求,除了需要有足夠的機械和施工力量做保障外,還需要大量具有技術和文物保護意識的專家參與其中。

  另一方面,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汶川大地震中損失更為慘重。四川全省上萬件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物被毀,羌族現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資料全部埋在北川縣城的廢墟中,上千份珍貴音像資料被破壞,四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博物館、十一個民俗博物館嚴重受損,綿竹年畫傳習所更是受到嚴重摧殘。

  相比可見可觸摸的實體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修復更加繁瑣綿密且任重道遠。如吉娜羌寨的重建,作為災后新建的第一個羌寨,“吉娜”的社會和旅游價值已經取代了傳統的“農民生活”,這樣的改變對非遺保護而言的優(yōu)劣,尚無論斷。

  在非遺重建中,資金的匱乏尚在其次,傳統與現代的沖撞、區(qū)域發(fā)展與文化遺產保護的協調,都需要有高瞻遠矚的眼光和氣魄。

  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單霽翔在今年的兩會上有一份關于加強震后災區(qū)少數民族村落文化景觀遺產保護的提案,在他看來,以“藏羌碉樓和村寨”為代表的少數民族村落文化景觀遺產,是千百年來川西高原民眾生活和精神的寄托,也是當地經濟、社會和文化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資源!拔覀儺斠詾暮蠡謴椭亟槠鯔C,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搶救、保護遭到地震或其它因素破壞的文化遺產,編制少數民族地區(qū)村落文化景觀遺產保護規(guī)劃,并盡快開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申報工作!

  據悉,文化部計劃五年內投入六十億元人民幣用于災區(qū)文物修復。而在國家文物局的工作計劃中,災區(qū)文物修復將是今后幾年的工作重點,初步計劃整個災區(qū)文物搶修將在三年內基本完成,全部修繕完畢將需要五年的時間。

  地震災區(qū)的文物重建,還將在躑躅中前行。(完)

【編輯:邱觀史
    ----- 文化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