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视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视频,最近2019中文字幕在线高清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文化新聞
    中國流失海外文物何時能回家? 追索面臨眾多難題
2009年02月24日 09:54 來源:中國文化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中國流失海外文物何時能回家

  佳士得拍賣公司即將拍賣流失海外多年的圓明園文物十二獸首中鼠首和兔首的消息一出,引起國人的廣泛關注和思索:為數(shù)眾多的中國流失海外文物,何時才能回歸故里。

  流失海外文物有多少?

  中國文物大規(guī)模流失海外始于近代。從鴉片戰(zhàn)爭到新中國成立前的百余年間,是中國文物流失的高峰期。薈萃了中國文物精華的北京先后遭到英法聯(lián)軍和八國聯(lián)軍的野蠻掠奪,在這兩場浩劫中,北京“自元明以來之積蓄,上至典章文物,下至國寶奇珍,掃地遂盡”。眾多外國人打著“文化考察”的旗號巧取豪奪,僅1876年至1928年到達中國西北地區(qū)的探險隊就有42支,目前敦煌遺書在中國國內(nèi)僅存2萬件,而藏于英國大英圖書館的就有1.37萬件,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有6000件,俄羅斯亞洲民族研究所有1.2萬件。甲骨文也大量流失海外,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安陽小屯出土的20萬片甲骨,流失海外的有2.67萬片,遍及日本、美國、英國、德國、瑞典、瑞士、法國、俄羅斯、比利時等十二國,其中日本多達1.2萬多片。抗戰(zhàn)期間,日本侵略者公然將中國淪陷區(qū)的大量館藏文物運到日本,還在中國東北、華北地區(qū)進行了長時間非法的有計劃的“考古”調(diào)查和發(fā)掘,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也全部被運到日本。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在高額利潤的驅(qū)動下,國內(nèi)外不法分子相互勾結,又掀起一次盜掘、走私珍貴文物的狂潮。

  中國流失到海外的文物主要分布在歐美、日本。在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七大收藏中國文物的中心,收藏了極其豐富的中國歷代文物珍品,以繪畫、青銅器和地方志為大宗。其中收藏的中國地方志數(shù)量之多令人瞠目,僅國會圖書館就收有中國各省、府、縣志書4000余種。歐洲收藏中國文物的國家主要有英國、法國、俄羅斯、德國、瑞士、瑞典。在大英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3萬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該館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代表性文物有漢代玉雕奴龍、晉顧愷之《女史箴圖》、南北朝陶獵鷹坐俑、唐代黃玉坐犬和敦煌絹畫、文書等。日本1000多座公私博物館幾乎都收藏有中國文物,數(shù)量有數(shù)十萬件。其中以東京國立博物館的收藏最為豐富,該館設有東洋館,共有五大陳列室,專門用來陳列展覽中國古代文物。

  回家之路仍漫漫

  為了讓這些流失海外的文物早日“回家”,中國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中國陸續(xù)加入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組織的相關公約,與秘魯、印度、意大利、菲律賓、希臘、智利、塞浦路斯、美國等國簽署了防止盜竊、盜掘和非法進出境文物的雙邊協(xié)定,通過國際合作,現(xiàn)已成功追索回非法流失境外的中國文物數(shù)千件。比如,1998年從英國追索回自香港走私出境的中國文物3000余件;2001年從美國追索回被走私的河北曲陽五代王處直墓彩色石雕像;2002年與美國海關合作,收回被走私的93箱110件古生物化石;2003年從香港某拍賣公司依法索回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被盜的49件珍貴文物;2008年從丹麥追索回81組156件非法出境的文物。

  但是,與仍然流失在海外的眾多文物相比,這些成功的案例只是極少數(shù)。在現(xiàn)實中,追索流失文物存在著眾多的難題。目前國際上關于追索文物的國際公約主要有3個:1954年海牙會議上通過的《武裝沖突情況下保護文化財產(chǎn)公約》及其議定書;1970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關于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chǎn)和非法轉(zhuǎn)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1995年羅馬外交大會上通過的《國際統(tǒng)一私法協(xié)會關于被盜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但由于這些公約沒有“強行法”的地位,只有當事國加入該公約(我國加入了后兩個公約),才受到其約束。很多西方國家作為“文物流入國”,奉行所謂的“文物國際主義”,以“人類共同享有的遺產(chǎn)”為幌子為自己獲得的不義之財辯解,并沒有加入公約。比如,1970年公約,德國2007年11月30日才加入,英國至今仍未加入,不受該公約約束。

  即使加入了這些公約,也很難確保中國追回屬于自己的文物。根據(jù)1995年公約,非法出口文物的歸還,只適用于當事國加入公約之后。雖然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曾提出:任何因戰(zhàn)爭原因而被搶奪或丟失的文物都應歸還,沒有任何時間限制,但主要西方國家并不受這種單方面聲明、原則的約束。

  在實際操作層面,國際公約固然可以作為參考依據(jù),但目前我國國際法學者多熟悉國際公約和國際組織,很少有人精通相關國家的國內(nèi)訴訟技巧。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龔柏華告訴記者,“盡管‘戰(zhàn)爭期間掠奪的文化財產(chǎn)必須歸還’早在19世紀就被確立為一項國際習慣法規(guī)則,但其溯及力從未有效落實。”他說,這項原則最多只能起到道德準則的示范作用。

  文物回家,買回還是追回?

  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相關國際公約不適用于追索公約生效前被盜或者非法出境的文物,但對于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上半葉被列強掠奪出境的中國文物,我國政府一直不承認其合法性,也不放棄追索的權利。國家文物局積極通過國際合作,依據(jù)我國法律和國際公約,對于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被盜竊、盜掘并走私出境的文物開展追索工作。

  2000年、2003年和2007年,同為十二獸首中的銅牛首、銅猴首、銅虎首、銅豬首和銅馬首分別通過拍賣和購買的方式得以回歸祖國。但是通過回購方式“回家”并不是一個好辦法!叭绻再徺I的形式使文物回歸,那就等于承認了其出境的合法性!眹椅奈锞植┪镳^司司長宋新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也歡迎和鼓勵國內(nèi)外友好人士或機構,通過捐贈、歸還等方式促成中國流失文物的回歸。

  對于正在進行的民間律師團赴法訴訟追索之舉,雖然贏得了國人的贊許,但有業(yè)內(nèi)人士表達了一定的擔憂。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云霞認為,從國際法的角度來講,盡管中國和法國都共同參加了一些追索戰(zhàn)爭掠奪文物的國際公約,以及一些關于禁止和防止被盜文物的國際公約,但是這些公約都是在近幾十年里簽署的,其本身并沒有追訴力,用今天的公約去追索100多年前的行為,是非常困難且有風險的。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副總干事牛憲鋒認為,如果敗訴了,這就會成為一個依據(jù)或者說成為一個案例,類似的流失文物拍賣就變成了合法的,久而久之,流失文物的拍賣就變成了一種被默認或者是被公認的商業(yè)慣例,對于文物保護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傷害。

  業(yè)內(nèi)人士大多認同這樣的觀點,即促成流失海外文物回歸,應該通過外交渠道,通過中國政府和相關國家政府直接、正面的談判、溝通來實現(xiàn)。如果能達成一攬子的協(xié)定,或者是通過某一件特定的文物達成一個返還的協(xié)定,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一種方法。如果這種方法短期內(nèi)實現(xiàn)不了,也可以發(fā)揮一些民間機構,比如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協(xié)調(diào)作用。

  作者:劉修兵

【編輯:張中江
    ----- 文化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關于我們】-About us 】- 聯(lián)系我們】-廣告服務】-供稿服務】-【法律聲明】-【招聘信息】-【網(wǎng)站地圖】-【留言反饋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