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久久久一,一个人吃我上面一个人吃不下,成年男女免费视频网站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文化新聞

邋遢道人張三豐:開創(chuàng)武當?shù)澜?太極拳法第一人

2010年07月21日 09:08 來源:遼沈晚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武當教派開山祖 太極拳法第一人

  從遼寧走出的邋遢道人張三豐

  金庸小說 《倚天屠龍記》中有一個神奇的邋遢道人——張三豐。小說中,張三豐武功蓋世,超凡脫俗,神龍見首不見尾。他開創(chuàng)了武當派,發(fā)明了太極拳,以死讓周芷若幡然悔悟。卻又起死回生,領(lǐng)著一幫垂髫少年云游四方,從此不知所蹤。

  金庸寫的是小說,可張三豐卻是真有其人。歷史上,留存了許多關(guān)于張三豐的記載。終南山、武當山一帶,至今流傳著許多關(guān)于他的神奇?zhèn)髡f。然而,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張三豐的同時,卻有越來越多的人忘記了他的出生地。甚至有的人明明知道也裝不知道,他們不想接受的是,這樣一個橫亙古今的大人物怎么會出生在“人也不杰地也不靈”的化外之地?

  出生時神乎其神

  在今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塔營子村靠近101國道處,有一座占地一百多畝的“張三豐仙居”。這座仿古建筑由大殿、偏殿、鐘樓、鼓樓組成,廟宇中,張三豐的銅像高高矗立,仙風(fēng)道骨,令人肅然。

  塔營子村是古懿州所在地,至今還殘存著一段百米長的城墻遺址。懿州當年是北方重鎮(zhèn),遼代時,蕭太后曾把它作為陪嫁送給自己的三孫女。

  張三豐就出生在這里。

  但凡名人的出生地都稱之為故居,可為什么張三豐的出生地卻被冠以仙居呢?

  這是因為在家鄉(xiāng)人的眼中,張三豐不是凡人,是神,是仙。

  史書記載,張三豐的祖父自稱是道教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張陵的后人。如果此言不虛,那張三豐可說是大有淵源,因為張陵的先祖就是協(xié)助劉邦奪得天下的漢留侯張良。張陵祖籍江西龍虎山,東漢順帝時,張陵創(chuàng)立“五斗米道”,人稱張?zhí)鞄煛埩晁篮,其孫張魯在漢中三十余年,傳播“五斗米道”。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攻漢中,張魯避走巴中,不久歸降曹操,拜鎮(zhèn)南將軍,封閬中侯!拔宥访椎馈比〉煤戏ǖ匚唬靡怨_傳播,影響日大。

  張三豐的祖父于宋朝末年攜家遷入遼東,其父在元太宗時曾經(jīng)入仕,后歸隱懿州,張三豐就是在此時出生。

  張三豐的母親姓林,早年生過四個兒子,可惜全部早夭。年過四十,林母又生了兩個兒子,小兒子就是張三豐。

  關(guān)于張三豐的出生,懿州一帶有很多傳說,最為神奇的是這樣一種說法。說1247年農(nóng)歷四月初九子時,將近臨盆的林氏在睡夢中突然驚醒,她急忙推醒身邊的丈夫張居仁。說是夢見一只仙鶴從東海飛來,落到了咱家的房頂上。張居仁聽了,喜上眉梢,說:“這是個好兆啊,是不是咱們的兒子要出世啦?”話音剛落,林氏突然覺得腹中一陣劇痛。張居仁急忙喊來接生婆。約摸一頓飯工夫,一個體形碩大的男孩出生了。隨著男孩嘹亮的哭聲,院子里突然傳來一聲鶴鳴。張居仁跑出屋子,見一只仙鶴從房頂飛起,繞院子飛了三圈,長鳴一聲,一飛沖天,消失在茫茫天際間。張居仁抱起剛出生的孩子,見此子大耳垂肩,兩眼圓睜,炯炯有神,頗有異人之相,便給兒子取名“全一”希望兒子將來能成為一個完人。林氏覺得“全一”叫著拗口,便又給兒子起了個小名,叫君寶。在《倚天屠龍記》中,年少的張三豐剛剛步入江湖時,用名便是張君寶。

  患眼病結(jié)下道緣

  張三豐從小聰明過人,三歲時已能看四書五經(jīng),且過目不忘。四歲時,唐詩百首倒背如流。張居仁見此子可堪造就,便延請名師,盡心教授,希望其精研儒學(xué),考取功名,以光宗耀祖。

  萬沒想到的是,張三豐五歲時,突然患上了眼病。家中雖多方求醫(yī)治療均無效果,致使其雙眼“積久漸昏”,幾乎看不見東西。父母焦急萬分,聽說不遠處的碧落宮有一個“方外異人”叫張云庵,治眼病有奇術(shù),便把張三豐帶到了碧落官,求張道士為其治療眼病。張道士宣稱,他的患者除了用藥外,還必須修煉道法,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就這樣,張三豐一邊治病,一邊開始修煉道法。

  半年之后,張三豐翳目漸明,而且對所學(xué)過的道經(jīng)能“過目便曉”,“隨手披閱,便會通其大意”。張云庵見張三豐如此聰明,認為其為不世之才,便將他收為徒弟。張三豐從此便開始鉆研道宗、儒業(yè),少年時就打下了道教、佛教及儒家學(xué)說的深厚基礎(chǔ)。

  在碧落宮學(xué)習(xí)七年后,張三豐回到懿州家中。一邊讀書,一邊苦心研讀道教經(jīng)典——老子的《道德經(jīng)》和張陵所著《老子想爾注》,才學(xué)更加出眾。

  三峰挺秀得名三豐

  中統(tǒng)元年(1260年),元朝實行“舉茂才異”的政策,張三豐時年十三歲,便以文學(xué)才識出眾,被當?shù)毓俑忻麨槠娌派蠄蟪ⅰ?1264年秋,張三豐游燕京,正趕上忽必烈下詔延攬人才。于是,張三豐被任命為中山博陵(今河北定縣)令。張三豐在任中山博陵令期間,得知當?shù)赜幸坏烙^,廟觀中有一道教名家葛洪山。于是,便利用閑暇之時經(jīng)常到葛洪山廟觀修煉處,探訪流連。與葛道人共同探究道教真諦。此間,張三豐在葛洪山道觀中閱覽了《玉函方》、《抱補子內(nèi)篇》、《抱補子外篇》、《神仙傳》、《隱逸傳》等醫(yī)、道類書籍,對天地萬物的真諦有了更深刻的領(lǐng)悟。

  第二年,張三豐因父母染病先后故亡.于是,便辭官返鄉(xiāng),親自將雙親的靈柩送回遼東衛(wèi)(今遼寧遼陽市)安葬,并在故里為雙親戴孝守墓數(shù)年。其間,張三豐在家每日誦讀道經(jīng)。

  有一天,一位姓邱的道人,慕名來訪。邱道人同張三豐一起談?wù)摰澜汤碚,使他思路頓開。遂產(chǎn)生了出家修道斷絕一切塵緣的意念。正如他在詩中所云:“此間好覓長生路,人世休言出世難。一念無生即自由,心頭無物即仙佛”。

  邱道人離去之后,張三豐決定束裝起程,云游天下,參訪道教名師。于是,他將家中田產(chǎn)交付給族人,囑咐代其管理經(jīng)營,并代已為雙親掃墓祀祭。之后,他便帶著銀兩及衣物,身披道服離家,遍游南北名山大川,進行拜師、學(xué)道、修煉。行至寶雞金臺觀時,見此地山澤清幽,松濤蒼潤,又有三尖山,三峰挺秀,實為仙境之地,他便在此住下,也因此他自號三豐居士。

  自言當死棺中卻鼾聲如雷

  1314年,67歲的張三豐離開金臺觀入終南山,遇道教大師、火龍真人陳摶。陳摶早年舉進士不第,開始隱居武當山九室?guī)r,后來到華山云臺觀隱居,與隱士李琪、呂洞賓為友。陳摶向張三豐傳授了《無極圖》、《先天圖》和六十四卦圖式,又向其傳授了“天下第一玄”睡功,使張三豐大道豁然貫通。于是,更名玄素,自號玄玄子。張三豐跟陳摶學(xué)道、修煉、研讀道宗經(jīng)書四年之后,奉陳摶之命,南行到武當山繼續(xù)進行修煉。

  1324年春,張三豐踄山涉水南行到武當山,結(jié)茅舍而居,在武當山苦心修煉了九載。所謂“九年無事又無詩,默默昏昏不自知”。他在不自知之中卻達到了化境,使其道法始成。此時的張三豐,相貌奇絕,史書記載:“風(fēng)姿魁偉,龜形鶴骨,大耳圓目,須髯如戟,頂作一髻”。“手執(zhí)刀尺,寒暑惟衣一衲”。據(jù)傳他飲食驚人,“所啖升斗輒盡,或數(shù)日一食,或數(shù)月不食”。其行蹤神秘不可測,有人說他“能一日千里”,登山如飛,或隆冬臥雪中,鼾聲如雷。

  1341年,張三豐從武當山還遼陽故里為父母掃墓。之后,他復(fù)至元大都(今北京),又游歷秦蜀荊楚吳越諸地。一日,他“陽神出游”,自言當死,留頌而逝。當縣人為其備棺收斂,正在臨葬之際,眾人忽然聽到棺中鼾聲如雷。于是急忙將棺開啟,發(fā)現(xiàn)張三豐又活了。當?shù)厝硕颊J為他是真神修煉之身,逐驚嘆不已。

  開創(chuàng)武當?shù)澜桃慌?/strong>

  明洪武初年(1368年),張三豐返武當山。他在武當山廣招門徒,闡揚全真道教。武當山峰巒疊翠,景色奇絕,氣象萬千。他對門徒們說:“此山他日必大興”。遂同諸徒一起“去荊榛,辟瓦礫,創(chuàng)草廬居之”。草廬宮觀建成后,他讓弟子邱元靖住五龍,盧秋云住南巖,劉古泉、楊善登住紫宵,而張三豐自己則“結(jié)草廬于展旗峰北居住,此處曰遇真宮。張三豐和弟子筑草庵于土城,曰會仙館,令弟子周真得守之”。于此,他的后生專心精研道法,為進一步推動道教理論學(xué)說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張三豐思路深邃,一生著作甚多。他的《大道論》、《玄機直講》、《玄要扁》、《道言淺近說》、《天口扁》諸論,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引經(jīng)據(jù)典,深入淺出,闡發(fā)道義。書中提出的見解,可謂旗幟鮮明,開創(chuàng)了武當?shù)澜桃慌。他提出以真武大帝為武當派的祖師加以崇祀,他講孝行、講忠恕、講窮達、講人品毀譽。他說:“忠孝信誠,全于人道,仙道自然不遠也。 ”他揭露并批判一切邪道:“至于旁門邪經(jīng),御女采陰,服煉三黃,燒耳八石,是旁門無動也”。他注重修煉內(nèi)丹,即內(nèi)功!叭f念俱泯,一靈獨存,謂之正念”。他提倡練功時要堅持做到“凝神調(diào)息”,也就是說,要排除雜念,一心練功,方能達到目的。

  鵲蛇爭斗悟出內(nèi)家拳

  張三豐不僅創(chuàng)建了武當派道教的一系列理論,還創(chuàng)立了武當內(nèi)功、武當劍術(shù)。關(guān)于張三豐創(chuàng)建武當內(nèi)家拳有一個傳說,說張三豐在武當山“邋遢崖”修煉時,看見一只喜鵲與一條蛇在打架。喜鵲上下飛擊,而蛇避其鋒芒,輕身閃躲。相持時久,喜鵲筋疲力盡,蛇瞅準機會,一擊而中。張三豐見了,大受啟發(fā),悟通了太極妙理。最后經(jīng)反復(fù)研練,創(chuàng)造出了風(fēng)格獨特的武當內(nèi)家拳。此拳術(shù)酷似蛇在攻防時采取的姿勢,“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后發(fā)制人,辨位于尺寸毫厘,制敵于擒撲封閉”。

  最為可貴的是,張三豐在創(chuàng)造拳法時,將道家理論和道教修煉融會貫通,使內(nèi)家拳的定名、路數(shù)、打法和特征無不打上了道教的烙印。張三豐創(chuàng)立的太極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混元拳、玄武棍等,都是從道教經(jīng)書中汲取了精華,引申而來。張三豐所創(chuàng)立的拳法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注重內(nèi)功和陰陽變化,講求意、氣、力的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動作沉穩(wěn),姿勢含蓄,勁力渾厚,神意悠然。這些特征無不與道家的清靜柔弱、淡泊無為的主張和道教的“三寶修煉”(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相吻合,內(nèi)以養(yǎng)生,外以卻惡,可以說是留給后世的珍貴歷史文化遺產(chǎn)。

  享譽有明一代

  由于張三豐武功蓋世,對道家學(xué)說影響之大,不能不為當時尊崇道學(xué)的明朝皇帝所矚目。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詔請張三豐赴京師傳道講經(jīng)。

  永樂八年(1410年),明成祖朱棣平息蒙古叛軍后,揮師回朝返回南京。此時的朱棣,由于徐皇后故去,蒙古軍叛亂等一系列煩心之事,心情極差。侍讀學(xué)士胡廣奏言,稱武當山道人張三豐“深有道法,廣具神通”,不如請他赴京講道論經(jīng),可解圣上不悅之情。于是,朱棣即命給事中胡瀅偕內(nèi)侍朱詳“赍璽書香幣往訪”。已經(jīng)飽閱人世滄桑的張三豐,當然清楚“伴君如伴虎”,便避身出游。胡瀅和朱詳遍歷山野,“積數(shù)年不遇三豐”。

  永樂十年(1412)二月,明成祖朱棣下詔,命道士元虛子往武當山見張三豐,并以御制詩賜之,其中有“若遇真仙張有道,為言佇俟長相思”之句,向其表示渴慕之情,但張三豐還是避而不見。永樂十四年(1416年),朱棣對張三豐始終不露面大失所望,怒謂胡廣說:“朕屢次三番相邀,張三豐緣何拒而不見? ”胡廣見皇帝真生氣了,星夜趕赴武當山,焚香泣禱,請張三豐現(xiàn)身。張三豐“見胡廣情切,乃許以陛見入朝”,并以七律《答永樂皇帝并書》相贈。其詩中云“臣居草莽原無用,帝問芻蕘若有情。敢把微言勞圣聽,澄心寡欲是長生”。朝見之后,張三豐便飄然而去。

  后來,朱棣為表達對張三豐及武當?shù)澜痰闹匾,在北京興建徐皇后壽陵和北京新都紫禁城的同時,命工部侍郎郭琎、隆平侯張信等,督率丁夫三十余萬人于武當山大興土木,“費以百萬計”,先后重建和新建了凈樂、遇真、玉虞、紫霄、南巖、朝天、太和等九宮九觀、七十二巖廟、三十六座庵堂,總建筑面積達一百多萬平方米。武當山的宮觀廟庵建成后,朱棣特賜名為“太和太岳山”,并“設(shè)官鑄印以守”?梢哉f,武當山現(xiàn)存的主要宮、觀、廟、庵建筑,都是永樂帝興建的。其中的金殿,乃是在北京用銅鑄好鍍金后運抵武當安裝而成的。

  武當山宮觀廟庵興建竣工后,張三豐便開始云游四方。正如他在《瓊花詩》中所云:“瓊枝玉樹屬仙家,未知人間有此花,清致不沾凡雨露,高標長帶古煙霞。歷年既久何曾老,舉世無雙莫浪夸。幾欲載回天上去,似從博望借靈槎”。此詩堪稱張三豐隱論遁世、潔身高蹈的自況。

  此后二百多年間,明朝歷代皇帝都對張三豐崇敬有加。1459年,明英宗天順三年朱祁鎮(zhèn)封張三豐為“通微顯化真人”;1486年,明憲宗朱見深封張三豐為“韜光尚志真仙”;1563年,明世宗朱厚聰封張三豐為“清虛元妙真君”;1623年,明熹宗朱由校封張三豐為“飛龍顯化宏仁濟世真君”。其時,張三豐早已“莫測其存否”了。

  張三豐不僅是個道學(xué)大師、武學(xué)大師,還是一位成就卓然的文學(xué)家,一生留下許多詩文佳作。他逝世后,其門人編有《三豐文集》、《三豐詩集》和《三豐煉丹集》等書,流傳至今。

  第063期統(tǒng)籌 黃世明

參與互動(0)
【編輯:張中江】
    ----- 文化新聞精選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wù)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fù)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zé)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