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個噴嚏的時間,他就有5萬元入賬!币晃徽J識黃俊欽的人這樣評價。作為前任中國首富國美集團總裁黃光裕的哥哥,新恒基集團創(chuàng)始人黃俊欽正在以一種超乎尋常的速度超越弟弟。
而這一切均得益于新恒基集團將核心資產注入*ST金泰的“房地產資產證券化計劃”。
一天身家增40億元
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內,一個連年虧損已經“披星戴帽”的上市公司,絲毫不理會大盤的震蕩,正以每天5%的速率上漲,為它的實際控制人帶來數(shù)十億元的財富,這一狀況已經持續(xù)了28個交易日。
它——就是*ST金泰。而當2001年12月,一直隱藏在弟弟黃光裕財富光環(huán)背后的黃俊欽收購了這家上市僅半年卻問題纏身的上市公司時,人們還認為它所掌舵的新恒基集團一時不慎“誤入泥潭”。
然而,時隔6年之后,經過黃俊欽的一系列運作,這家問題公司正悄然發(fā)生轉變,成為“首富”哥哥的財富加速器。2007年7月9日,*ST金泰發(fā)布重大資產重組公告,該公司在公告中稱將以3.18元的價格向特定對象非公開發(fā)行80億股A股。其中,控股股東新恒基集團及關聯(lián)公司以旗下價值221億元(未經審計)的地產項目資產認購70億股;另外向其他特定投資者發(fā)行的10億股將被現(xiàn)金認購,預期募集資金25.65億元。
該計劃完成后,黃俊欽控制下的新恒基集團將一舉完成房地產資產的借殼上市計劃,從而使*ST金泰成為市值僅次于萬科的房地產上市公司。
記者注意到,以*ST金泰股價上周五收盤時上漲5%(0.61元)計算,新恒基集團未來以資產認購的70億股A股每天市值將至少增加42.7億元以上。以一天24小時、一小時3600秒折算,黃俊欽每一秒鐘的財富便至少增加4.94萬元。
“按黃俊欽目前的財富增值速度,就算他走到大街上看到1萬塊錢都不會去撿,因為在他彎腰的一剎那,他賺的錢已經10倍于此!睂τ邳S俊欽個人財富近乎夸張的增長,認識他的人不禁拿此調侃。
19歲開始闖世界
盡管人們對如今的黃俊欽、黃光裕各自建立起來的商業(yè)帝國有著各種各樣的評價,但提起兩兄弟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人們還是由衷地充滿敬佩。
北京市宣武區(qū)珠市口東大街,一家不起眼的服裝店成為黃俊欽兩兄弟的事業(yè)起點。1985年,當改革開放還在探索階段,“地下經濟”冒著隨時可能“踩雷”的危險蓬勃發(fā)展,19歲的黃俊欽和16歲的弟弟黃光裕帶著4000元錢從家鄉(xiāng)廣東汕頭北上創(chuàng)業(yè)。
一開始,兄弟二人先是在內蒙古一帶做貿易。一年后因不滿當?shù)厝恕拜p易承諾疏于兌現(xiàn)”而轉戰(zhàn)北京。半年后開始在北京珠市口經營一家面積不足100平方米的門面——由此成為國美電器連鎖店的發(fā)端。
經營之初,小店以賣服裝為主。不過很快黃俊欽兄弟發(fā)現(xiàn)家電行業(yè)市場空間更大,1987年1月1日,國美電器誕生,由此二人走上財富大道。在當時,商家普遍以倒買倒賣抬高售價,以圖在短時間內獲得暴利。而黃俊欽兄弟經營國美電器卻采用了一種截然不同的銷售策略,以市場上最低的價格將商品賣給消費者,堅持零售薄利多銷,這一策略后來成為國美的立業(yè)之本。
據(jù)后來人們講,國美還是當時第一個在《北京晚報》中縫打廣告的商家。報價廣告登出后,國美電器生意出乎意料得好,“所有存貨一賣而光”。
兄弟倆分頭創(chuàng)業(yè)
1993年,國美電器生意初具雛形,而這時兄弟二人對生意的發(fā)展方向卻發(fā)生了分歧。弟弟黃光裕仍然看好家用電器行業(yè)的發(fā)展前景,而黃俊欽對房地產業(yè)產生了濃厚興趣。
于是,這一年兩兄弟分家,黃俊欽創(chuàng)辦新恒基集團,開始以罕見的低調在房地產業(yè)急速擴張。在北京和外地相繼開發(fā)了新恒基國際大廈、北京靜安中心、鵬潤大廈(后轉讓給黃光裕)、沈陽新恒基中心、新恒基高科技大廈、皇家里茲飯店、沈陽新恒基大酒店、新恒基世貿飯店和朝來森林公園別墅等項目。除了房地產,黃俊欽還涉及生物醫(yī)藥和網路通信等領域,并于2001年底收購了當時的上市公司山東金泰(現(xiàn)*ST金泰)。
“第一桶金”的原罪論
18年的創(chuàng)富歷程,黃俊欽的經歷成為許多《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榜富豪們的一個縮影,“第一桶金”的原罪論同樣成為他一個無法回避的難題。
2006年10月份,《財經》雜志曝出黃俊欽受到一項針對其早年貸款的官方調查。初步官方調查結果顯示,黃俊欽、黃光裕兄弟早年創(chuàng)業(yè)期間向北京中行的違規(guī)貸款和其后以租房形式向北京中行套取的逾億元租金,以及之后的虛假房貸和車貸總計達到13億元。這些貸款在鵬潤和新恒基之間密切流動,最終流向境外,行跡可疑。這些資金既構成了上世紀90年代黃俊欽兄弟創(chuàng)業(yè)期的“第一桶金”,也在2000年之后繼續(xù)支撐其擴張。這些貸款構成了如今北京中行案的核心案由,而資金的最終去向至今尚未調查清楚。
在上述調查中,靜安中心的案例最有代表性。1995年,黃俊欽以首創(chuàng)集團下屬新恒基公司名義接手靜安中信大廈。當年下半年,靜安中心破土動工,但資金很快告急,黃俊欽等人開始尋求銀行貸款。1997年,黃俊欽以靜安中心名義向北京中行貸款,當年貸款5筆,合計人民幣2億元。1998年,靜安中心尚未竣工,黃俊欽等人采取篡改靜安公司營業(yè)執(zhí)照中法定代表人的手段,偽造“預售契約”,將在建中的靜安中心首層、二層共計2237平方米的樓面,贈與女商人雷瑛全資持有的香港中怡集團有限公司。
隨后,雷瑛將上述兩層樓面作價1.17億元租賃給北京中行,租期50年,用做北京中行靜安支行的營業(yè)場地。這一昂貴的租價,相當于每平方米5萬余元,甚至高出當時樓價數(shù)倍。盡管靜安中心遠未竣工,但雙方租期卻始自1998年,北京中行分數(shù)筆將1.17億元租金悉數(shù)付給中怡。事后證實,中行靜安支行2003年才搬進靜安中心辦公。
“當然,上面這些都是來自于媒體報道。時至今日,尚難確認公安部正在展開的立案調查會否最終觸及黃俊欽,也難以判斷他早年創(chuàng)業(yè)期的違規(guī)或違法貸款究竟是何情節(jié),留下了多大的債務虧空!币晃簧探缛耸窟@樣評論道。(記者:張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