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免费一级a久久,小明看片成人永久在线观看,国产日韩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珠三角陷"用工荒"怪圈" "劉易斯拐點"為何失靈?(2)
2010年01月19日 10:17 來源:南方都市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提高工資與提供培訓同等重要

  “勞動就業(yè)和工資水平的關系非常密切,如今,在廣東經濟增幅比較快的情況下,舊有的工資水平已經吸納不到足夠的勞動力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所研究員黨國英昨天接受本報采訪時說。

  他表示,要改變當前珠三角用工荒怪圈,最主要的就是必須提高農民工的工資水平!坝腥藫模べY高了,勞工來了,但企業(yè)成本提高被逼走了。我認為走的企業(yè)只是那些靠給員工支付低工資而盈利的企業(yè),這些企業(yè)在特殊歷史發(fā)展時期是有作用的,但是現在它們走掉了對廣東其實是件好事,只有這樣才能把更好的企業(yè)吸引過來!秉h國英說。

  除工資偏低,還存在勞動工技能短缺問題。珠三角地區(qū)“騰籠換鳥”式的產業(yè)轉型致使企業(yè)的用工需求向高技能人才轉移,常規(guī)的普通農民工供給不能與之對應,進而出現結構性民工荒。

  “農民工用于自身發(fā)展的文化教育支出非常低。我曾聽到一些農民工提出的首位要求就是能享受培訓。但是從我們的調查情況來看,農民工在培訓方面很少有機會,自己也沒有這樣的錢支出。”中大政務學院教授郭巍青說。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王珺建議把企業(yè)實質性納入到勞動者職業(yè)培訓體系當中。“我曾聽一些外商說,珠三角投資的吸引力不如長三角,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勞動力素質,培訓的需求遠遠大于供給。我國1996年起施行的職業(yè)教育法沒有明確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辦職業(yè)教育的具體責任,珠三角能否在一體化的過程中先行先試一個暫行條例,讓企業(yè)提取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于勞動力培訓?而執(zhí)行的企業(yè)可獲得政府的財政補貼或者稅收優(yōu)惠!蓖醅B說。

  華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所長諶新民認為“用工荒”給珠三角城市的啟示是:一方面要著手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升級,另外也要從提高就業(yè)素質、就業(yè)質量和就業(yè)穩(wěn)定性方面進行努力。本報記者 佘慧萍 實習生 李恬

  調研者說

  “劉易斯拐點”為何失靈?

  無疑,在09年7月展開的外來工收入支出結構調研,必須直面以下的系列問題:1、金融危機對外來工到底造成多大沖擊?2、所謂“民工荒”是否意味著經濟復蘇與外來工供求關系逆轉?這一狀況是否提高了外來工的收入?3、外需減退,內需不振,同樣是面臨“難以為繼”的局面,從勞動力供求曲線分析,這將倒逼出一個什么樣的局面?

  從我們的調研看來,一個最直觀的結論是“劉易斯拐點”失靈了。本次金融海嘯來自西方發(fā)達國家,卻導致我國城市經濟的重挫,以及農村人口的大面積失業(yè),這意味著劉易斯所假設的只有城市和農村的二元經濟結構并不存在,無疑,存在“國際—國內”市場的二元結構,以及國內市場的“城市-農村”二元結構。這就導致了第一重分離:即商品生產地與消費地分離。

  生產地和消費地分離的結果是,生產地不斷擴大規(guī)模壓低收入,降低成本,去迎合消費地的需求。比較優(yōu)勢的演進,由于議價權的不平等而逐步轉化為對國外—國內的二元結構的自我強化,國內市場的議價權被壓抑,大部分利潤都轉移到國外。而這一特點對出口導向型國家尤其明顯。這一過程必然導致,當國內的城鄉(xiāng)二元經濟面臨勞動力供求關系拐點的時候,城市經濟未必能有大規(guī)模提高工資以及進行產業(yè)轉移的積累和能力。特別是,跨國公司倘若面對勞動力價格提升的問題時,完全可以將訂單轉移到勞動力更便宜的國家。

  其次,由于在我國的城鄉(xiāng)二元結構中,是存在戶籍限制的,這又導致第二重分離———“就業(yè)地”與“勞動力形成地”分離。在珠三角農民工子弟學校,我們發(fā)現這樣一個現象: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每上一年級,班里的孩子就逐漸減少。到初中,老師甚至會勸學習成績好的孩子,一定要回老家去讀書,因為高考必須回原籍考試,一些省份的教材和廣東省不同。而更令人感到心酸的,是我們在東莞沐足城樓下小賣部訪問的一個沐足技師,居然曾經獲得過重慶電腦設計的培訓文憑,但由于當地就業(yè)歧視和信息不對稱,這一文憑并沒有為她帶來更體面的工作。

  這兩重“分離”導致的直接后果,是勞工力要素無法自由流動,工資也無法因供求關系進行價格傳導,也就是說,即便出現了勞工荒的情況,也無法大幅度提升工資。林濤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