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開戶、排隊買基金、排隊買房……伴隨著人們理財意識的覺醒,2007年成為緊張忙碌的“排隊”年——在對物價飛漲的擔憂中,大家前所未有地焦慮、躁動,義無反顧地沖上投資理財的第一線: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融資市場,2007年融資額接近8000億元;公募基金規(guī)模從年初的7000億元增長到3萬億元;銀行理財產品募集從2005年的1952億元人民幣發(fā)展到2007年9月末募集5460億元。我國個人理財時代到來了!
站在充滿了不確定的2008年入口,賺了錢和沒有賺到錢的投資者同樣焦慮,同樣惶恐:賺了錢的擔心因投資失誤將此前的努力“付諸東流”,曾經擁有的財富化為烏有;沒有賺到錢的擔心是因為自己的保守和懶惰,再次坐失發(fā)財的機會。
觀察整個金融理財市場的信心和人氣走向,不難推斷民間資金應該會從銀行存款和房地產市場中流出,流向基金、股票、保險和債券等領域。“2008年是充滿挑戰(zhàn)的一年。實現絕對收益在2007年不是問題,但是在2008年,可能就是不小的問題!比A夏大盤精選基金經理王亞偉說,他今年以超過200%的凈值增長率成為基金經理中的“冠軍”。在王亞偉看來,2008年會是一個震蕩平衡市,如果把握不好,基金可能就會賠錢。
2008年,通往財富的“捷徑”在哪里,新的一年中占絕大多數比例的普通投資者又該站在哪一支隊伍里?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幫助普通投資者找到這條“捷徑”。
編者按
2007年銀行推出的一系列理財產品中,“打新股”的理財產品異軍突起,成為07年最耀眼的明星產品。2007年牛氣沖天的股市讓這類產品的收益大大高于預期,并且人們都下意識地認為 “打新股的產品沒有風險”。然而,就是這樣的產品居然爆出了“負收益”的新聞,著實讓人大吃一驚。
【事件回放】:打新股竟打出負收益?
近日,?礛SN理財大學論壇上一條名為“11月中信拿了大家的錢去干什么了呢"的帖子,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在帖中,注冊名為"frank_qu"的網友透露自己在2007年12月11日查詢中信銀行公布的11月份“打新股”產品收益時,竟然發(fā)現自己購買的中信理財之新股申購計劃3號(下稱“3號”)和中信理財之新股申購計劃4號 (下稱"4號")在11月的產品收益為負值。截至2007年11月30日,3號、4號的費后凈值是1.0809元和1.0581元,居然較10月分別減少了0.0018元和0.0003,也就意味著,在11月,該打新產品出現“負收益”。消息一發(fā)布,立刻引發(fā)了眾多網友和投資者對 “打新股”系列理財產品的質疑。1月4日,國內一門戶網站更以《中信銀行打新股產品出現負收益怪罪市場波動》為題對整個事件進行了報道。
【有獎小調查】:購買中信銀行產品出現負收益,你認為
1、中信銀行是否負主要責任?
A是 B不是 C不好說
2、"負收益"事件是否會影響你購買中信銀行的理財產品?
A會 B不會 C不好說
你可以通過熱線028-86969671參與我們的有獎調查,幸運者將獲得本報提供的精美紀念品。此外,如果你對自己購買的理財產品不滿意,也可以打進熱線電話向本報反映。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