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中國央行稱有信心有能力應對這場國際金融危機

2008年10月10日 21:56 來源:新華網 發(fā)表評論

  在國際金融危機蔓延,全球金融市場動蕩的背景下,中國人民銀行8日宣布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和存貸款基準利率,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怎樣看待此次貨幣政策調整?中國金融體系能否抵御金融危機引發(fā)的風險?人民銀行下一步如何加以應對?人民銀行新聞發(fā)言人李超10日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采訪。

  “雙率”下調是落實靈活審慎經濟政策的體現

  有人評價,此次“雙率”下調為近10年來所罕見。李超表示,這次政策調整,是在國際金融危機愈演愈烈、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加劇的大背景下出臺的。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格局下,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發(fā)展和金融市場狀況的聯系日益密切。”他說,面對外部環(huán)境的急劇變化,適時調整有關政策措施,這是必要的,也是落實靈活審慎經濟政策的具體體現,將有利于保持我國國民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有利于我國金融體系包括資本市場的安全運行和健康發(fā)展。

  對正在演變的這場國際金融危機,李超表示,各國正采取救助措施積極應對。但這場國際金融危機怎么演化,下一步對金融機構還將產生什么樣的風險,對實體經濟有什么樣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密切觀察!懊鎸@種復雜形勢,我們需要未雨綢繆,根據國際國內經濟的新變化,采取靈活審慎的政策措施加以應對!

  有信心有能力應對這場國際金融危機

  這場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產生多大沖擊,目前尚言之過早,但在其影響下,國際研究機構已紛紛預測世界經濟增長放緩。李超認為,世界經濟下滑,會造成我國外部需求減弱,將不可避免地對中國經濟帶來一定影響。但是他強調,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應對這場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的勢頭。

  李超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正在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fā)展。我國國內市場巨大,有著較大的回旋余地,市場流動性也比較充裕,只要我們采取有力措施,調整結構,不斷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內需,中國經濟就有著持續(xù)增長的較大潛力。

  李超說,中國金融體系總體是穩(wěn)健的,安全的。在去年美國次貸危機發(fā)生后,在國務院部署下,人民銀行和相關部門對國內金融機構的海外投資進行了監(jiān)測、匯總、分析,并根據金融危機的演變,及時提出加強投資管理和風險控制的建議,規(guī)范指導,各金融機構也積極應對。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國內金融機構持有的海外投資產品有一定損失,但從金融機構整體盈利狀況來看,損失占比很小,風險可控,不會對中國金融體系整體造成太大影響。

  他強調說,通過這些年來的改革,國內金融機構從資本充足率、治理結構、盈利水平、風險控制能力等方面看,都較過去有了較大提高;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國的存款類金融機構,存款基礎穩(wěn)固,比較雄厚,相應抵御風險能力也比較強。

  央行將進一步加強與各國央行、國際金融組織合作

  李超表示,我國政府一直密切關注這場金融危機的發(fā)展及其影響,也希望相關國家、地區(qū)的救助措施能盡快實施并取得實效。

  他說,正如溫家寶總理指出的,面對當前的危機,各國要加強合作,有關國家都要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只有合作才能有力地應對危機!叭嗣胥y行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戰(zhàn)略部署,繼續(xù)與各國中央銀行和國際金融組織保持密切溝通與合作,共同維護國際金融市場穩(wěn)定!

  談到今后人民銀行還將采取何種措施時,李超表示,人民銀行將密切關注這場金融危機的發(fā)展演變及帶來的影響,根據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變化,適時靈活地采取相關措施加以應對,共同抵御國際金融風險和國際金融危機。(記者張旭東、王宇)

編輯:魏恒】
請 您 評 論                                 查看評論                 進入社區(qū)
登錄/注冊    匿名評論

        
                    本評論觀點只代表網友個人觀點,不代表中國新聞網立場。
圖片報道 更多>>
甘肅白銀屈盛煤礦事故已造成20人遇難
甘肅白銀屈盛煤礦事故已造成20人遇難
盤點世界現役十大明星航母艦載機
盤點世界現役十大明星航母艦載機
13米高巨型花籃“綻放”天安門廣場
13米高巨型花籃“綻放”天安門廣場
中國首艘航空母艦正式交接入列
中國首艘航空母艦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發(fā)生列車脫軌事故 致9人受傷
日本發(fā)生列車脫軌事故 致9人受傷
沙特民眾首都街頭駕車巡游慶祝建國日
沙特民眾首都街頭駕車巡游慶祝建國日
世界模特嘉年華 60佳麗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華 60佳麗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現降雪
青海北部出現降雪
每日關注  
關于我們】-About us 】- 聯系我們】-廣告服務】-供稿服務】-【法律聲明】-【招聘信息】-【網站地圖】-【留言反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