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亦琦:
拿回來,一個是積壓,這個東西不行了,怎么辦,我也在考慮,連鏡框連產(chǎn)品都在積壓,我們當時做了幾百個,當時的幾百個,它的銷售額也是好幾萬元的貨呢。
解說:
一大批禮品風箏撤出商場后,積壓了半年時間?粗鴿M倉庫賣不出去的風箏,哈亦琦心急如焚。
哈亦琦:
我可以說我屬于背水一戰(zhàn)了,你沒有退路,市場就是這樣,你這個生產(chǎn)的東西只要市場不需要,馬上就被淘汰。
解說:
哈亦琦分析禮品風箏市場受搓的原因,除了價格高以外,還有就是顧客可挑選的品種太少。
找到了病根,他在半年里開發(fā)出20多個品種的禮品風箏。
2005年春節(jié)前,全國文聯(lián)召開會議,組織者想找一種有文化韻味的禮品,恰巧看到了哈亦琦新的禮品風箏。
于志海:哈亦琦的朋友
我們北京市文聯(lián)舉辦大型的會議,我們就把哈先生的作品,就作為禮品送給了方方面面的人,通過這次活動也有參加會議的人,看到這個作品,也給我們打電話,說這個禮品非常好,我們要定,確實也是訂了不少。
解說:
做了30來年傳統(tǒng)風箏的哈亦琦,在市場上遭遇了困境。卻通過禮品風箏這種新產(chǎn)品,又看到了市場的生機。
哈亦琦
有的人拿以前的風箏直接放上邊飛去,他就覺得這個東西就不能貴,玩具嘛,但是這個東西成為藝術品出現(xiàn)了,他本身覺得這個值這么多錢,所以說從這個道理上來講呢,我覺得這一塊附加值高,我們就從這塊要作為長期做下去。
主持人:
2006年春節(jié)前,北京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應邀參加了在廣州舉辦的民間藝術展覽,哈亦琦帶了一部分放飛的大風箏和二三十個裝入鏡框的小禮品風箏前去展覽?墒钦箷谝惶斓膱雒,就讓他吃了一驚。
于志海:
結果這一天就把他帶的所有的東西都沒了,觀眾們拿到以后就特別的高興。
哈亦琦:
從初一到初八,初九我們才回來,這八天當中沒想到這么多人圍著我們,而且不斷來。
于志海:
他平常也是在說,他非常喜歡變化,這次他拿到這個放在鏡框里的風箏,我第一眼看到之后,我覺得特別有時代感,/所以我通過這個事情,就感覺他這種新的嘗試,符合了當前的市場,也符合了咱們現(xiàn)在一般民眾的購買心理。
解說:
這鏡框里的禮品風箏受到老百姓的喜愛,銷售情況好起來,這大大增加了哈亦琦的信心。
哈亦琦:
我信心在哪呢,這些產(chǎn)品附加值高,所謂附加值什么觀念呢,比如說以前我們做那大風箏,為什么慢慢不好賣了,就是好賣我都在猶豫賣不賣了。
解說:
小風箏是紙做的,加上個鏡框,成本低,銷售的卻很好。而大風箏是用絲綢做的,做一只普通的風箏需要將近一米的絲綢,骨架和外包裝,一只風箏只是原料就需要幾十元錢。
哈亦琦:
這個紙價格就低多了,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我們在畫的過程當中,它面積小,而且所謂的工程量小,只不過說考慮制作工人培訓工人的時候要求細,不是所有人全能畫的,他能畫大風箏,但是畫不了小風箏,畫小風箏的人他畫大風箏費工程、費時間,他畫小的就縮短一些時間,這樣成本相對是低的,可是它附加值可以上去。
解說:
傳統(tǒng)的大風箏,成本高價格低,還不好賣,哈亦琦自然就不愿意干了。而裝在鏡框里的小風箏成本低、附加值高,卻銷量非常好。
哈亦琦:
風箏裝在鏡框里這個創(chuàng)意,實際上對于我,對于所謂哈氏風箏,甚至是中國風箏,這一塊發(fā)展意義非常重大,就是作為它的傳承發(fā)展。這是一個大突破,它突破在哪呢,風箏本身是一個玩具,民俗的東西,上升到藝術品的一個領域。
主持人:
哈氏風箏在160年的時空中,曾經(jīng)飛翔得又高又遠。現(xiàn)在哈氏風箏變成了鏡框里不飛的藝術品, 在市場競爭的大風里,完成了另一次不尋常的飛翔,風箏的可貴之處就在于:只要有風,有壓力,它就能凌空飛翔。好,今天的故事就到這,明天見。
[上一頁]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