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爆發(fā)的“油荒”打了國內(nèi)市場一個措手不及。為了滿足供應,中國不得不從多種渠道籌措資源,計劃外進口成品油即是其中一條重要渠道。但一位知情人士近日向上海證券報記者透露,由于中國過早泄露了要從海外進口大量成品油的消息,部分海外交易商針對中國集體提高成品油價格,導致中國去年以來的計劃外進口成品油每噸多虧了約200元,總虧損4億元。
“中國成品油市場的空間很大,但定價機制卻很不完善,這是誘發(fā)‘油荒’的首要原因,而計劃外進口成品油也是由此肇始。對于中國的這一舉動,海外、尤其是新加坡交易所等重點石油市場早就在密切關注!鄙鲜鲋槿耸空f。
多花費了4億元
他告訴本報記者,從國內(nèi)爆發(fā)“油荒”之初,海外就一直在跟蹤中國的政策動向。而當有關部委披露中國將多渠道籌措資源、暗示要大量進口成品油時,海外市場立刻聞風而動,“緊急”將賣給中國的成品油價格平均提高了約200元/噸。
據(jù)公開資料顯示,去年12月與今年1月份,中國計劃外進口成品油的總量約130萬噸,加上去年10月、11月的進口量,去年“油荒”以來中國計劃外進口的成品油總計可能達200萬噸。以此計算,中國在購買上述油品的成本上可能多花費了4億元。
“其實,中國要進口成品油大可不必對外宣布,只要偷偷地進就行了。畢竟,這些多花費的資金原本大可節(jié)省下來!鄙鲜鋈耸空f。
該人士的所見所聞并非個案。
作為上海石油交易所(下稱“上油所”)的首任會員,上海菁英石油投資有限公司負責人一直對中國石油商在海外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耳濡目染。
“很多國外石油大鱷都針對中國石油商‘磨刀霍霍’。他們知道中國石油需求量大,因此每當中國人來采購時就事先約定集體提價,等中國人采購完又集體降價。這樣,等我們的石油商用高價采購的石油運到國內(nèi)時,國際油價卻又跌下去了,平白蒙受了巨大損失。”該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說。
謀求中國定價權(quán)
在他看來,這是中國缺少石油定價權(quán)的軟肋所致。而在高油價的背景下,這一缺憾更可能給國家石油安全帶來威脅。這也是中國要成立石油交易所的初衷。石油交易所的終極目標就是掌握定價權(quán),建立一套“中國價格”。
值得注意的是,某行業(yè)資深人士此前曾向本報記者透露了國內(nèi)打造石油定價權(quán)的內(nèi)部研究草案。根據(jù)這份草案,中國除了參照紐約、新加坡、鹿特丹三地油價外,還應考慮上油所的油價。也就是說,以紐約、新加坡、鹿特丹和上海四地油價引申的加權(quán)平均價將最終構(gòu)成國內(nèi)成品油定價的基礎。
“盡管上海油價目前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還比較微弱,但考慮到未來中國將構(gòu)筑自己的石油定價權(quán),上海油價勢必將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而納入國內(nèi)油價的權(quán)重將幫助上油所逐步掌握定價權(quán)!痹撊耸空f。
據(jù)他透露,上述草案擬將上海油價的權(quán)重定在15%-20%。隨著上油所交易量的上升和定價地位的提高,今后權(quán)重還可能進一步提高。而當上油所在國內(nèi)成品油定價方面具有一定的發(fā)言權(quán)后,其也會吸引更多的交易商進入這個市場,由此進一步推動自身的定價地位。 (陳其玨)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