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越南經濟的轉機或在最絕望時來臨

2008年06月06日 08:52 來源:新京報 發(fā)表評論

  過去幾年,鄰邦越南一直被視為亞洲“雁行”隊列的重要成員。從經濟改革到政治革新,在東南亞新興市場國家中,越南曝光率居高不下。但最近一個月以來,越南經濟卻正在遭遇高速通脹、本幣急升、股市崩盤、樓市暴跌等系列負面沖擊。據媒體報道,截至今年5月,越南實際貿易逆差已高達144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4倍。外界普遍擔心越南危機引發(fā)的金融動蕩可能蔓延至其他東盟國家,甚至成為第二次“亞洲金融危機”的導火索。

  事實上,越南經濟部門已表現(xiàn)出絕不放任越南盾貶值的決心。越南央行在5月17日已宣布將基準利率從8.75%調至12%,貼現(xiàn)利率和再融資利率分別從6%及7.5%調升至11%及13%。為進一步修正市場預期,越南央行還暗示會繼續(xù)加息。不過,面對5月份該國25.2%的CPI增速,有關經濟政策手段也難在短期內顯效。

  目前,由于越南經濟體量仍小,周邊國家經濟表現(xiàn)穩(wěn)健,由越南引發(fā)金融危機,并傳染亞洲各國的危險仍不應高估。例如,大馬4月份通脹率在3.0%左右,是目前亞洲通脹最溫和的國家;新加坡盡管通脹水平約7.5%,但其GDP增速也已升至7%,通脹仍未損害到實體經濟;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如印尼、我國香港、泰國等的經濟指標也處于正常區(qū)間。至少暫可認為,當下言區(qū)域金融危機仍為時尚早。越南的經濟危機仍是亞洲國家,或是東南亞地區(qū)局部的個案。

  但越南經濟危機仍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借鑒,值得引以為戒。

  首先是宏觀經濟政策對關鍵經濟數(shù)據反應不敏感。該國CPI上行趨勢形成于2007年初,惡化于2008年初,但在國際通脹和商品暴漲的大背景下,越南當局對其CPI看似“溫和”地走高卻毫無防備。一年的時間內,越南國內基準利率沒有進行任何對應調整。

  其次,越南經濟轉型過程中重速度、輕質量,經濟抗壓性和彈性較差。越南曾模仿中國出臺了系列鼓勵投資的政策,試圖“趕超”周邊國家,但卻忽視了投資突增導致的資產泡沫。

  該國股市2006—2007年連續(xù)兩年暴漲后,市值曾從10多億美元暴增至150億美元;胡志明市與河內等熱點地區(qū)的樓市漲幅也相當驚人,2007年房價平均漲幅都曾超過60%以上,由于越南國民資本積累有限,推動資產價格上漲的主要是外來資本。在越南資本賬戶開放的條件下,前期介入的外來資本不僅得以從容脫身,還利用后期通脹惡化的局面,在外匯市場反手做空越南盾來放大利潤。越南政府的管制措施僅僅是在泡沫已經顯化并行將破裂前夕,倉促出臺房產交易稅和股票收益稅,這反而助推了泡沫破裂并引發(fā)社會不滿。

  越南改革開放至今已22個年頭,這次是這個年輕的市場經濟國家第一次在國際經濟動蕩環(huán)境中處理自身經濟危局。“華爾街沒有新故事”,但從一般經濟規(guī)律來看,也并不是每一次蝴蝶扇動翅膀都引發(fā)風暴,即使引發(fā)風暴,也并不一定就是上次那一只蝴蝶。

  目前,越南國內的資產價格已經歷了快速回落,短期利率迅速調升也有利于匯率企穩(wěn),只要失業(yè)、通脹所引發(fā)的社會問題得到及時控制,隨著生產成本重新拉低,轉機或許會在人們最絕望的那一刻降臨。

  對中國而言,再次控訴國際“熱錢”和資本陰謀或炒作“××戰(zhàn)爭”并不具有建設性意義。投機資本的生存法則就是狙擊最弱小的獵物,這是自然法則在經濟社會的折射。市場難以完美,政策也并非無所不能,企望國際間存在純潔的利他主義是純粹的癡人說夢。(沈洪溥 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研究中心 研究員)

編輯:藍玉貴】
請 您 評 論                                 查看評論                 進入社區(qū)
登錄/注冊    匿名評論

        
                    本評論觀點只代表網友個人觀點,不代表中國新聞網立場。
圖片報道 更多>>
甘肅白銀屈盛煤礦事故已造成20人遇難
甘肅白銀屈盛煤礦事故已造成20人遇難
盤點世界現(xiàn)役十大明星航母艦載機
盤點世界現(xiàn)役十大明星航母艦載機
13米高巨型花籃“綻放”天安門廣場
13米高巨型花籃“綻放”天安門廣場
中國首艘航空母艦正式交接入列
中國首艘航空母艦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發(fā)生列車脫軌事故 致9人受傷
日本發(fā)生列車脫軌事故 致9人受傷
沙特民眾首都街頭駕車巡游慶祝建國日
沙特民眾首都街頭駕車巡游慶祝建國日
世界模特嘉年華 60佳麗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華 60佳麗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現(xiàn)降雪
青海北部出現(xiàn)降雪
每日關注  
關于我們】-About us 】- 聯(lián)系我們】-廣告服務】-供稿服務】-【法律聲明】-【招聘信息】-【網站地圖】-【留言反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