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教授:股市下挫主要是某些機構投資者行為不當

2008年09月17日 11:05 來源:南方日報 發(fā)表評論

    我國股市在跌破3000點后應該沒有太大的下降動能,近期股市的下挫,主要是某些機構投資者的行為不當

  上證綜指在2007年10月中旬出現最高點位,此后一路單邊且大幅下瀉,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上證綜指和深圳成指都急速下跌了超過2/3,或者說,剩下不到1/3。面對如此慘烈的股市,股民的損失之大不言而喻。

    泡沫破裂、美國次貸危機、通脹率上升和“大小非”解禁等變量不能解釋我國股市本輪下挫的全部

  關于股市暴跌的解釋變量,許多專家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分析研究,基本一致的認識是,股市下跌的原因復雜,大致包括前期累積的股市泡沫的破裂、美國次貸危機的沖擊、我國通貨膨脹率的上升和“大小非”解禁等等。然而,筆者認為,這些變量加總起來也不能解釋我國股市本輪下挫的全部,從時間上看,這些變量只能解釋本輪股市下挫的前半部分;從效果上看,這些變量只能解釋本輪股市下挫的主要部分。筆者認為,本輪股市最近兩個月的下挫或者說差不多有1/3的下挫,來自某些機構投資者的故意打壓。

  2007年,中國股市確實有快速的上漲,以上證綜指為例,2006年最后一個交易日(2006年12月29日),上證綜指的收盤價是2567.59點,到2007年10月18日,上證綜指的收盤價是6092.08點,10個月上漲了150%。雖然增速太快,難免累積了大量泡沫,但這一段時期股價的上漲主要是對此前5年股市長期停滯不前形成的缺口的回補,因此有它的合理性,并不全部都是泡沫,股市沒有理由重新回到2006年年底的水平。

  美國次貸危機對全球經濟、金融的沖擊是顯著的,它造成了全球股市的動蕩,我國股市也會受到它的影響,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次貸危機首先影響的是美國股市,它對其他國家股市的影響應該按照各國經濟與美國經濟聯系的緊密程度遞減。數據顯示,次貸危機大約導致美國股市下跌25%,按照遞減原則,次貸危機對中國股市的影響也應該遠遠小于這一數值。

    近期股市的下挫主要是某些機構投資者行為不當

  中國經濟雖然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支持中國股市的基本面并沒有本質的變化。比如,人民幣匯率上升一直被認為是2006年—2007年10月股市上漲的支撐之一,在2007年10月后,我國股市大幅下挫,但人民幣匯率并沒有停止上升而是在加速上升。再比如,雖然從2007年第四季度開始我國的CPI增速有所放慢,但仍然高于9%,是全球經濟中表現最好的。當然,上市公司的業(yè)績也有所收縮,但上市公司的半年報顯示,真正收縮是券商類上市公司和其他上市公司證券投資的受益,主頁業(yè)績的收縮并不顯著。

  基于上述原因,筆者認為,我國股市(上證綜指)在跌破3000點后應該沒有太大的下降動能,近期股市的下挫,主要是某些機構投資者的行為不當:首先,機構投資者普遍唱衰股市,對股市走勢進行不利誘導;其次,有數據顯示,在最近一段時間的交易量中,機構投資者的交易占有越來越大的幣種,難免有故意打壓股市之嫌;第三,由于交投清淡,每天兩市的交易總規(guī)模也只有四五百億元,所以,人為打壓股市的成本很低,機構投資者在此時擴大交易,更加突出了打壓股市的意圖。

    機構投資者進入市場之時就是股市回升的時候

  雖然股市暫時受到機構投資者的打壓,但是,由于我國的股市不存在做空機制,機構投資者也不可能從股市下跌中獲益。有分析者已經指出,機構投資者已經累積了大量籌碼,隨時準備進入市場,這一天來臨的時候,就是股市回升的時候。如果國際國內形勢不急劇惡化,機構投資者也沒有耐心等待太久,而且他們也希望從股市回升中獲得受益,所以,相信這一天不會太久。(作者系廣東金融學院金融系教授)

編輯:位宇祥】
請 您 評 論                                 查看評論                 進入社區(qū)
登錄/注冊    匿名評論

        
                    本評論觀點只代表網友個人觀點,不代表中國新聞網立場。
圖片報道 更多>>
甘肅白銀屈盛煤礦事故已造成20人遇難
甘肅白銀屈盛煤礦事故已造成20人遇難
盤點世界現役十大明星航母艦載機
盤點世界現役十大明星航母艦載機
13米高巨型花籃“綻放”天安門廣場
13米高巨型花籃“綻放”天安門廣場
中國首艘航空母艦正式交接入列
中國首艘航空母艦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發(fā)生列車脫軌事故 致9人受傷
日本發(fā)生列車脫軌事故 致9人受傷
沙特民眾首都街頭駕車巡游慶祝建國日
沙特民眾首都街頭駕車巡游慶祝建國日
世界模特嘉年華 60佳麗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華 60佳麗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現降雪
青海北部出現降雪
每日關注  
關于我們】-About us 】- 聯系我們】-廣告服務】-供稿服務】-【法律聲明】-【招聘信息】-【網站地圖】-【留言反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