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滾動| 國內(nèi)| 國際| 軍事| 社會| 財經(jīng)| 產(chǎn)經(jīng)| 房產(chǎn)| 金融| 證券| 汽車| I T| 能源| 港澳| 臺灣| 華人| 僑網(wǎng)| 經(jīng)緯
English| 圖片| 視頻| 直播| 娛樂| 體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視界| 演出| 專題| 理論| 新媒體| 供稿
字號:

網(wǎng)友曬節(jié)日賬單引熱議 北京白領4天隨禮2000元

2012年10月09日 14:02 來源:山西晚報 參與互動(0)

  中秋國慶的8天長假,讓旅游、探親、婚慶等市場也隨之迎來消費高峰。但過法不同,人們在節(jié)日中的支出也不大一樣。

  近日,不少網(wǎng)友在網(wǎng)上曬出了自己的節(jié)日賬單,從幾百元到上萬元不等,有的網(wǎng)友說自己兩三個月工資就這么花沒了。記者對周圍市民進行了調(diào)查采訪,發(fā)現(xiàn)旅行游玩、探親訪友、結婚上禮、購物消費等花銷在賬單中占了很大比例。

  賬單一:上海5日游花了3500元

  兩節(jié)期間,市民小趙和朋友一起去上海旅游了5天。擔心國慶假期的票比較難買,小趙提前一個月就在網(wǎng)上訂購了往返的機票,并計劃好行程,團購了酒店。“往返機票一共花了1260元,團購的標準間一天150多元,比原價便宜一半多,和朋友分攤下來,一晚上不到100元!毙≮w本來省下錢想多玩兒幾個地方,但人多得實在出乎意料,最后只能放棄游覽一些景點。

  10月2日到4日,小趙和朋友游覽了東方明珠塔、外灘、杜莎夫人蠟像館、上海美術館等景點,“這些景點門票大約花了450元,吃飯買禮物用了1000多元!毙≮w說,他還在南京路買了一雙鞋和幾件衣服共600多元,算下來一共花了3500元左右。

  賬單二:回趟老家2000元沒了

  杜女士在太原工作,父母在朔州,平時很少有時間回家,今年逢長假正好回趟家。杜女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假期回家6天,共花了約2000元,除了路費,主要是購物、聚會的花費。

  9月30日,杜女士開車回朔州,高速路免費,主要花的是油錢;丶液笾钡10月3日,杜女士基本宅在家里沒有出門!斑@幾天吃住都不用錢,但給爸媽買禮物花了500多元!倍排空f,她平時就熱衷于網(wǎng)購,看到網(wǎng)上不少商城在假期中都打出打折旗號,就淘了些衣服和化妝品,花了約600元。

  10月4日開始,杜女士受到同學和親戚邀請,出去參加了一些聚會!翱从H友總要帶些禮品,大約花了300多元,還請了一次客,花了300多元!倍排扛嬖V記者,另外來回的油錢花了近300元。

  賬單三:4天隨禮2000元

  小賀2009年大學畢業(yè)后就留在北京工作,每年除了過春節(jié)以外,一直沒有時間回家。

  9月29日晚,剛回到家的小賀便收到了自己高中同學小徐的結婚請柬;槎Y在10月1日舉行,小賀在記事本上記下:“10月1日,同學小徐婚禮禮金500元。”緊接著第二天小賀又收到了初中同學小李的請柬,婚禮在10月2日舉行,小賀又在記事本上記下:“10月2日,同學小李婚禮禮金500元!

  10月2日參加完小李的婚禮后,小賀又接到了閨蜜小申的電話,“我4號結婚,你來給我當伴娘吧!”小申的婚禮結束后,小賀的記事本上又多了一單:“10月4日,同學小申婚禮禮金1000元!

  10月6日,回北京的路上,小賀翻開記事本發(fā)現(xiàn),僅僅婚禮禮金就支出了2000元!斑@個假期過得比上班都累,一場接一場的婚禮和應酬,本想著好好陪陪家人、休息一下,誰知道時間全用來參加婚禮了!毙≠R無奈地說。

  專家:長假易產(chǎn)生非理性消費

  十一黃金周的井噴式消費合理嗎?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消費現(xiàn)象呢?就此,記者聯(lián)系了山西大學哲學與社會管理學院的閆鐘老師。閆老師告訴記者,總的來講,消費大致分為炫耀性消費、人情消費、節(jié)假日消費和必要的日常消費,“雙節(jié)期間外出旅游、購物等消費形式屬于典型的節(jié)假日消費,而假期回家探親、聚會、結婚禮金都屬于人情消費!

  “今年雙節(jié)長假,消費需求集中釋放,其實是國人盲目無奈的選擇!遍Z老師對記者說,在西方國家,外出度假旅游是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而在國內(nèi),節(jié)假日集中在同一時間,容易產(chǎn)生非理性度假和消費方式。

  閆老師說,要解決這個問題,并不能單純依靠國家出臺法律來調(diào)整和規(guī)范節(jié)假日,“各部門、各行業(yè)、各單位應當在考慮國內(nèi)整體節(jié)假日設置狀況的前提下,結合本單位的具體情況,合理調(diào)整和設置休假時間。多元化的假日制度的設置將為公民提供更多的消費和娛樂選擇,也能更好地保護公民生命安全和合法權益!

  本報記者 馮戎 實習生 何佳子 馮華

【編輯:李金磊】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