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 首頁財經(jīng)中心財經(jīng)頻道

廣州地鐵周末不再免費 客流急降200多萬人次

2010年11月07日 09:14 來源:廣州日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昨天,地鐵不再免費,客流大為減少,車廂內(nèi)寬松了很多。

4日的體育西路站,車廂內(nèi)的乘客擁擠不堪。記者喬軍偉攝

  地鐵周末不再免費客流急降200多萬人次 乘客無需排隊苦候下一趟車

  免費日:784萬人次

  收費日:500萬人次

  本報訊 (記者 楊進)昨日廣州地鐵恢復收費后,乘坐廣州地鐵的客流大幅下降,截至昨日晚上7時,廣州地鐵進站客流為210萬人次,全天預計超過500萬人次,而前日免費乘坐當天客流一度達到784萬人次。

  記者昨日獲悉,廣州地鐵昨日恢復收費后,客流便急劇下降,截至昨日晚上7時,廣州地鐵所有線路進站客流為210萬人次,而預計當天客流超過500萬人次,其中,廣佛線進站客流為17萬人次,而預計全天客流接近30萬人次。

  記者獲悉,前日廣州地鐵再次創(chuàng)下新高,達到784萬人次,昨日與之相比已經(jīng)下降了200多萬人次。

  現(xiàn)場體驗

  廣佛線一兩分鐘就可換乘

  本報訊 (記者楊進、郭曉昊)“昨天坐地鐵超順,比免費的時候少等半個多小時。”昨日地鐵恢復收費,免費期間趟趟列車爆滿的現(xiàn)象大為改觀,新開通的三號線北延段、廣佛線客流也都得到緩解。

  客村站:車廂寬松不少

  昨日上午9時,記者乘坐三號線到達客村站,與前日列車內(nèi)乘客需要等好幾趟才能擠上地鐵的情況相比,昨天的情況好了很多,乘客上車有序,車內(nèi)空間也很寬松。

  站廳內(nèi),前天還打開的閘口已經(jīng)關上,乘客幾乎都是刷卡或者購買單程票后進站,“上周雖然享受了免費地鐵優(yōu)惠,但實在太擠了,今天雖然收費,人少了,秩序好了,人更舒服了!睆目痛逭旧宪,準備去天河城的王力深有感觸。

  人流少了,但進閘口仍執(zhí)行嚴格的安檢措施,不少志愿者在引導乘客。

  珠江新城站:無需控制客流

  隨后,記者在珠江新城三號線和五號線換乘區(qū)域內(nèi)看到,并沒有出現(xiàn)前一天需要分批放行的情況,車站也沒有實施客流高峰控制措施,乘客都很自覺刷卡或買票進站。

  不過,記者仍然見到了一個想直接沖進閘口的乘客,見需要刷卡,該乘客還很納悶,“不是說要免費30天嗎?”后來才明白是“免費30個工作日”。

  地鐵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昨日的客流比前幾天免費時少了很多,自助售票機前,乘客正在有序排隊購票。

  體育西路站:乘客都可上車

  在一號線體育西路站的站臺上,記者看到,車廂內(nèi)較為擁擠,但乘客都可以上車,無須排隊等候下一趟,也未因人流過大而要分批放行入站。

  從東圃去東山口的柯先生告訴記者,前幾天免費,人太多,每天上下班坐地鐵都要花約1個小時,有次在楊箕站換乘就花了20來分鐘,“昨天人少了很多,坐地鐵超順,只花了20多分鐘。”

  廣佛線:“探鮮”市民不多見

  三號線北延段,乘客也少了很多,不再有一人坐飛機全家去送的現(xiàn)象。過了人和站,乘客已經(jīng)很少了,一個住在附近的阿姨告訴記者,“畢竟再坐一站,就要多收5元,沒必要。”

  新開通的廣佛線經(jīng)過免費開通的考驗后,昨日也逐漸恢復了平靜。

  記者在一號線西朗站看到,換乘乘客不需要再排隊,只要步行一兩分鐘就到了廣佛線,“探鮮”市民扶老攜幼的現(xiàn)象已不多見。

  精明阿伯選擇周末會友

  記者發(fā)現(xiàn),不少持有免費乘車證件的市民避開前幾天免費乘車日出行高峰,選擇周末乘地鐵出行。

  家住五山的陳伯昨日坐三號線轉(zhuǎn)一號線前往長壽路去約朋友喝茶,路上不但有乘客為他讓座,車內(nèi)也很寬松。

  陳伯告訴記者,周一到周五地鐵人太多,擔心自己擠不上車出意外,所以約定周末和朋友出來喝茶,“我們都有免費的老人證,什么時候坐都行,不要湊那個熱鬧!

參與互動(0)
【編輯:楊威】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