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主辦
 中國新聞社
滾動新聞新聞大觀中新圖片中新財經圖文專稿中新專稿中新影視中新出版品中新電訊中新專著中新英才



新聞大觀>國際新聞>新聞報道

新加坡輿論:中國可依國際法限制美機在中國沿海偵察

2001年4月22日 08:48

  中新社香港四月二十一日電新加坡消息:此間媒體刊文認為,美國至今不是一九八二年《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締約國。因此,美國在其他國家專屬經濟區(qū)上空的飛越自由權利,締約國(如中國)是可以給予限制的,即要美國“顧及沿海國的權利和義務”。

  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今天刊出兩篇國際法專家文章,探討美國為何不簽署海洋法卻又認定它為國際習慣法,在海洋法之下,美國是否有權到中國專屬經濟區(qū)進行飛行偵察。

  一九八二年七月九日,美國總統(tǒng)里根正式宣布,美國拒絕簽署《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并明確說出美國拒絕簽署的原因:“該公約關于深層海底礦藏開采的部份不符合美國的目標”。現(xiàn)在當其航行與飛越自由受挫時,美國大都無顏援引《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而是訴諸美國政府本身于一九七九年建立的“自由航行計劃”。

  專家文章認為,若嚴格按照《海洋法公約》的規(guī)定,美國很難有充分的理由和權利在中國“專屬經濟區(qū)”上空進行軍事偵察行動,如硬要那么做,所恃的是拳頭,而非國際法。

  《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對于和平時期,各國船只及飛機在“專屬經濟區(qū)”海域及空中飛行所進行的航行和飛行權,曾有原則性規(guī)定:必須遵守“相互關懷”的原則;必須是以和平為目的,和沿岸國無利益沖突;若有爭執(zhí)應基于平等地位及“相互關懷”原則解決。

  此外,國際法中“無邪意航行”原則,后來也被普遍應用在“專屬經濟區(qū)”海域及空中的航行、飛行上。從“無惡意”這個原則著眼,美軍偵察機在中國沿海上空進行偵察飛行,的確很難令人信服地確定美軍偵察是無惡意。

  因此,專家認為,中國方面如果掌握得當,即可以逼美國政府就“相互關懷”的內容進行談判,在未談出結果之前,中方可以要求美國停止偵察飛行。(完)

相關專題:中美撞機事件


新聞大觀>國際新聞>新聞報道


滾動新聞 |新聞大觀 |中新圖片 |中新專稿 |圖文專稿 |中新影視 |中新出版品 |中新電訊 |中新專著 |中新英才 |聯(lián)系我們

新聞標題檢索:
主編信箱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帽揪W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