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教 育|健 康|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片·論壇|圖片庫|圖片網|華文教育|視 頻|供 稿|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滾動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沈南英:中國冬蟲夏草菌種分離成功第一人

2006年10月14日 03:24

  中新網杭州10月14日電 題:沈南英:中國冬蟲夏草菌種分離成功第一人

  記者 呂煊

  冬蟲夏草,在中國民間和海內外華人中有著廣泛的影響。中藥三大寶,“人參、鹿茸、冬蟲草”其中冬蟲草指的就是它。世人都知道這是一種神奇的藥物,珍貴的補品,它的種種神奇除了它深藏在青藏高原之外,更讓人著迷的是它形態(tài)上的神奇。冬天是蟲,夏天卻長出草。實際上,它不是蟲,也不是草,冬蟲夏草是一種微生物,一種有著與青藏高原歷史一樣悠久的真菌。

  沈南英,在未接觸冬蟲夏草之前,他只是有限的了解它,作為一個草原研究專家,一種專業(yè)的使然,他當初只是簡單的認為利用它就需要研究它!不料就此他的后半生就和冬蟲夏草分不開了。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他終于成功分離出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冬蟲夏草菌!這在微生物界是一大創(chuàng)舉,為產業(yè)化冬蟲夏草拉開了序幕!他將人類輕松享受冬蟲夏草變成了現(xiàn)實!事實上,人類知道冬蟲夏草是微生物以來就不斷有科學家去分離冬蟲夏草真菌,結果均因對冬蟲夏草的生存環(huán)境缺乏正確的了解而失敗告終。沈南英,半路出家卻因身處冬蟲夏草的原產地而獲得成功,這也我們關注沈南英的一個重要原因,有人說他傳奇,也有人說機會永遠留給執(zhí)著追求的人!

  沈南英:思考是我前進的助力器

  1949年,沈南英離開江蘇老家,來到上海,參加了北京大學的招生考試,1950年幸運的沈南英被北京大學農學系錄取。入學一年后,中國開始院系調整,農學系從北大剝離出來成立了北京農業(yè)大學。沈南英是解放后北京農業(yè)大學的第一屆畢業(yè)生,喜歡農學,這與沈南英10多年的農村生活有關。1954年,沈南英聽從祖國的號召,義無反顧地將自己“流放”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內蒙古畜牧研究所,專門從事草原研究工作。

  一塊草地能長多少草,能養(yǎng)多少頭羊,這就是沈南英每天研究的課題,這種枯燥的生活,沈南英卻干得津津有味。各種不同類型草場的試驗基地,分布在生活駐地四周,近的有數公里,遠的有20多公里。每天早上天亮出發(fā),背著水、中午飯、研究資料、大小樁子和科研儀器等要走兩三個小時,草有1米多高,路途非常難走。生活條件也很艱苦,7個20多歲的年輕人,其中兩個還是女同志,住在一個直徑不到三米的蒙古包中,半個包放炊具和生活用品。7個人挨著睡靠得很近。一年到頭誰也不敢脫衣服就呼呼大睡了,洗澡就更沒條件了。研究人員的工作主要是研究草地牧草的生態(tài),每平方米有幾萬根草,每根草拴不同顏色的棉線以示不同部位的分枝,平均每平方米要工作兩個小時,每天有10個小時趴在草叢里,天氣又悶又熱,草地里還有大量的蚊子,像麻蜂一樣成群的圍著人叮咬。隨身帶的中午飯,夏天因溫度高,經常是酸的。由于工作環(huán)境的惡劣,跟沈南英一起由外省分配來的四個大學生,其中兩個干不到半年就溜走了。

  當時課題研究總顧問是一位蘇聯(lián)專家,叫阿費.依瓦諾夫,是一位資深草原專家,他對研究工作的細致簡直是近乎于苛刻,他除了能在會議室教育學生之外,在野地里也有實際的操作經驗。同樣的試驗站,全自治區(qū)共有7個,沈南英所在的站是規(guī)模最大最受上級重視的中心站。

  有一次,蘇聯(lián)專家阿費.依瓦諾夫,突然從500公里以外的呼和浩特開車到試驗站要去檢驗沈南英的實驗基站。沈南英第一次坐上依瓦諾夫的專車,結果汽車開到實驗地的半路上卻迷路了,草原上的草很高,這類草場是名符其實的“風吹草底見牛羊”的高原類型,人在草叢中行走,只能隨著風吹草浪的起伏,,忽影忽現(xiàn)的看到人頭。平時人在草地上走根本就沒有路。所謂的路是他們幾個每天行走,踩出的一條羊腸小路,有時翻坡,有時穿過低洼地,汽車不能走,要繞著高一點的坡地向前開,方向稍偏一點,試驗基地在茫茫的草原上找不到了。沒有辦法沈南英只好站到車頂,才找到那條自己天天用腳踩出來的小路,依瓦諾夫滿臉不高興,他認為不工作的人才會找不到自己的試驗地,可他忘了小沈是靠兩條腿走的。結果等他們找到試驗田,一到實驗地依瓦諾夫就傻眼了,一個個一米見方的草原試驗樣方,井然有序,每根草都系上了實驗標簽,一個平方米的草地,就需要系 上20000多個各種棉線和標簽。由于只有趴在地上系標簽,時間長了旁邊的草都被趴死了,露出了表皮,土埌光光暴露著。這時意想不到的意外發(fā)生了,一群蚊子蜂擁而來,一下子就盯滿了依瓦諾夫的臉,他用雙手一搓,又順著勃頸抹了幾下,不到5分鐘,專家白白的臉變成一道道鮮紅的花臉了,起初他仍堅持著平時嚴肅的神態(tài),時間長一點,就無法忍受了,跟著前去的都是當地領導和翻譯,平時在蘇聯(lián)專家面前,誰都不敢多說話,其中有一個著名的“大炮”叫巴顏孟赫,高喊道:“專家成了花臉虎了,我們也快被蟲子吃掉了,回去說吧”。沈南英向專家請求就繞場一周粗看一下,專家的安排方案,回駐地再詳細審報。在回去的路上依瓦諾夫從心里喜歡上這個忠厚的中國小伙子。他認為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里能每天呆上10個小時是不可思議的。由于依瓦諾夫在各種場合稱贊沈南英,表揚沈南英,有一次他在自治區(qū)領導跟前無比感嘆地說:“中國年輕的科學工作者了不起,像沈南英這樣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能團結同志完成任務,還有什么尖端科學,不能攻克的”。沈南英一下子成為了科研名人。后來蘇聯(lián)專家撤離,沈南英接替了蘇聯(lián)專家的工作。他先后發(fā)表過三十多篇論文、匯編了《草原論文集》1- 4冊。成為中國草原研究領域中有影響的第一代草原研究工作者。

  沈南英是一位善于總結的人。當時他根據草原牧草的消長規(guī)律提出夏季蓄畜牧業(yè)的理論一直還沿行到至今。解放后各級領導一直要求發(fā)展家畜數量。靠天養(yǎng)畜的原始畜牧業(yè),受天氣的影響極大,風調雨順的夏秋季,家畜膘肥體壯,每到冬春,牧草干枯了,數量也少了,家畜吃不飽,草量入不敷出,漸漸的消瘦,每到春天家畜就大量死亡。沈南英根據草原牧草數量和質量,一年四季的消長規(guī)律。提出在秋季膘肥體壯時大量屠宰牛羊,保證剩余的家畜能多吃些草,平穩(wěn)渡過春天缺草時期。后人把這個辦法稱為季節(jié)畜牧。已經在全國推廣多年了。

  從研究草原蟲害到研究冬蟲夏草

  因青海省委書記,在執(zhí)行民族上犯了錯誤,內蒙古自治區(qū)的主席調副主席楊植霖任青海省委書記,1963年楊書記又親筆寫信要調撥技術人員,沈南英是點名被要去了青海的。來到青海后,沈南英得知青海草原的最大危害是蟲害,而且是毀滅性的。青海每年有2000萬畝的草原,其中90%的牧草地被害蟲吃光。青海與西藏交界處,屬西藏安多地區(qū),幾個縣常常因冬季草場被毛蟲吃光。

  正當沈南英準備下到基層去時,文革開始了,因為他是依瓦諾夫的紅人。有了心理準備的沈南英,看到情況不妙,就主動請纓,下到遠離西寧800多公里海拔最高的玉樹洲去研究草原蟲害。組織上同意了他的請求,對他而言,其實是躲過了一場斗爭和災難。到玉樹州之后,沈南英研究草原毛蟲,每年有六個月要生活在海拔3000~5000m的高原草甸上,甚至進入無人區(qū)。

  1967年初夏的一天,他在玉樹州扎西柯軍牧場地區(qū),動員100多名牧民用東方紅牌噴霧器噴藥殺滅草原毛蟲時,看到在山溝的對面,有好多男女老少趴在地上尋找什么東西,過去看了才知道他們是在挖冬蟲夏草。

  沈南英發(fā)現(xiàn),草原毛蟲和冬蟲夏草的寄生蟲都是危害海拔3000~5000m高寒草甸草原的害蟲,因冬蟲夏草寄主蟲和草原毛蟲都是鱗翅目的昆蟲,在生態(tài)條件的需求上比較相似。不同處是:毛蟲是吃地上的草,全身都是毛,是地上害蟲;冬蟲夏草寄主蟲吃地下的草根,身上只有幾根毛,是地下害蟲;他們的分布、數量有相關性,分布的海拔高度也類似。在青藏高原的山區(qū),常是毛蟲多的地方,冬蟲夏草也多,只是分布的坡向不同。冬蟲夏草的寄生蟲——蝙蝠蛾幼蟲羽化成成蟲后,要爬到地面交配,因飛翔能力差,受風向、地形、植被影響大,一般停留在分水嶺四周避風處和灌木叢的樹葉上產卵,產下的卵掉在灌木叢下的草地上,所以一般有稀疏灌木叢下的草地里蝙蝠蛾幼蟲特別多,相應的冬蟲夏草也多,玉樹州在海拔4100米左右的草地均產冬蟲夏草。沈南英分析蟲害的后果,這些害蟲吃了草原地上的草,減少牛羊的飼料,而冬蟲夏草所寄生的蝙蝠蛾幼蟲吃的是地下的草根,得到的是價值連城的中國特產冬蟲夏草,若省下的草用養(yǎng)牛數量來衡量是無法比擬定。實際上,當時在青海的外匯靠出口冬蟲夏草兌換,每年有幾千萬元的創(chuàng)收,解放前至80年代,冬蟲夏草每噸53萬美元,當地收購價是16元/公斤。所以冬蟲夏草每年不但給當地農民帶來了巨額經濟效益,而且給青海政府也帶來不少的財政收入。

  沈南英正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開始收集冬蟲夏草的有關研究資料,開始重視冬蟲夏草產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研究工作。為了研究冬蟲夏草寄主蟲的分布規(guī)律,必須在高海拔產區(qū)挖土方,因為冬蟲夏草寄主蟲是地下蟲,在土壤中,這是非常艱苦的勞動。在青海玉樹州的冬蟲夏草產區(qū)海拔一般為4600m左右,稍稍勞動就氣喘難忍。后來,沈南英等基本摸清了青海省玉樹州較近的幾個區(qū)域中冬蟲夏草產地寄主蟲的分布情況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這就為以后開展冬蟲夏草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礎。1977年提出“研究冬蟲夏草的課題”。結果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他們都覺得沈南英是在多管閑事,不務正業(yè)。但是得到了青海省科技廳和外貿廳的支持,由青海外貿廳向青海省科技廳申請經費,成立冬蟲夏草課題研究組,光實驗室儀器設備就批了40多萬,還配了專車 。這一切為他分離出正確的冬蟲夏草菌種提供了條件,沈南英終于邁出了科研冬蟲夏草的第一步。

  不盲從,不惟上,從實際出發(fā),從經濟出發(fā),大膽地改了行,是沈南英創(chuàng)造奇跡的基礎。


 
編輯:邱觀史】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xié)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wěn)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tǒng)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jiān)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yè)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