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 科 教| 時 尚|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 片|圖 片 庫|圖 片 網|華文教育|視 頻|供 稿|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科教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張檸:從市場角度看"80后"作家會被"90后"取代

2006年08月07日 09:49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出版商的目的不是在為文學史增添一部作品,而是為市場增加一個商品。

  張檸,文學評論家。從事當代中國文學、當代中國大眾文化批評、研究、教學。現在北京師范大學任文學教授。較為關注“80后”作家群,提倡“80后”要有自己的批評家

  中國新聞周刊:這些暢銷的年輕作家的作品,和傳統文學相比有什么不同?

  張檸:現在的文學生產跟傳統的文學創(chuàng)作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出版商就知道這本書好不好賣,因為他的目的不是在為文學史增添一部作品,而是為市場增加一個商品。傳統的文學是一個“物品”,提供使用價值,F在的文學作品更像是“商品”,更多的是交換價值。

  像韓寒的博客僅次于徐靜蕾之后,以他還有郭敬明為代表的青春寫作模式,已完全變成消費性的,它不是文學鑒賞和文學閱讀。文學鑒賞和文學閱讀是個傳統的概念,要求你全身心投入,把自己的思想帶進去,參與作家的創(chuàng)作過程,是一個審美概念。

  我們希望小說能提供這個時代人的精神狀況,或者說解決一個心靈問題,而不是通過閱讀解決我們的好奇心。

  我們現在對他們的否定,是因為從他們的作品里很難看到跟這個時代的精神焦慮有什么對話關系,只是每個人的獨立表達。

  中國新聞周刊:當年被冠以“80后”的作家們,很多人已經二十四五歲,早就成年了,可為什么評論界、社會上都還認為他們是不成熟的?

  張檸:所謂的成長實際上就是要承擔社會責任,承擔跟他的生命、跟自由有矛盾的責任。整個20世紀,有太多的磨難,沒有任何人提供保障可以讓你不長大、不承擔責任,上一代作家所寫的痛苦,實際上更多是一種社會性的、歷史性的。

  而80年以后出生的人是在一個保護傘里。所寫的痛苦是個人的,甚至是本體性的,只跟他個人的生存密切相關。這種絕望從社會學上講沒有任何存在的依據。

  中國新聞周刊:你覺得他們想要成熟起來要靠什么力量?文壇會給他們什么幫助?他們如何成長?

  張檸:文壇已經把他們拒絕了。

  有一部分人會隨著市場走,市場就是他的指導。再說他們二十多歲了,還需要別人的指導嗎?

  從市場角度看,他們會被“90后”取代,還有可能消逝。

  “80后”會不會被取代,還取決于會不會出現優(yōu)秀的作家,比如出現五個,它就成了。到現在我沒看到(這樣的人)。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記者/羅雪揮 劉芳

 
編輯:張磊】
 


  打印稿件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