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 科 教| 時 尚|汽 車
房 產|電訊稿|圖 片|圖 片 庫|圖片網|華文教育|視 頻|商 城|供 稿|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華文報摘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日本的“格差社會”與在日華人

2006年05月10日 08:18

  (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 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fā)媒體聯(lián)系。)

  曾經,日本是一個“一億總中流”的中產階級社會,國民有著相似的成長經驗和就業(yè)模式,要達到金字塔最頂端的機會很低,但也不會“淪落”到無家可歸。日本的這套“共同富!钡哪J,在國際社會享有盛譽。

  小泉擔任首相后,為了解決一千兆日元的財政赤字,承繼上世紀80年代英國撒切爾與美國里根的路線,大膽推行自由開放的小政府路線,以“機會的平等”來替代“結果的平等”,這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日本死氣沉沉的局面,在“自由競爭、市場原理”的旗幟下刺激和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增強了日本的國際競爭力。

  但是,小泉純一郎推行的“構造改革”,在強調市場競爭機制、提高市場效率、提倡自由化主張的同時,卻忘了為社會邊緣人在劇烈變動中設置“一張安全的網”,這種趨勢,極有可能將日本社會改造成弱肉強食的局面。

  根據日本《每日新聞》去年底的民意調查顯示,日本民眾竟有高達七成的人認為今后日本貧富差距會更加擴大。現(xiàn)在在日本上班族間最流行的話題,就是“我算是中流還是下流?”日本社會學者三浦展的《下流社會》風靡日本,日本著名作家山田昌弘甚至在《希望格差社會》這本書中大膽預言:“失敗組的絕望感即將撕裂日本!”戰(zhàn)后相對左傾,強調社會主義、保護弱者思想的朝日新聞系雜志《AREA》,也開始有了“為了成為上流,要有溝通能力”的“宣言”,許多女性雜志更是相繼推出“如何讓子女不會淪為下流”的專輯。

  戰(zhàn)后日本“一億總中流”的“社會主義”已成幻影,如今逐漸只剩極少的上流與極大多數(shù)的下流,日本正式進入跟美國一樣的“風險社會”時代,你是贏是輸,都回歸到“個人的選擇”、“個人的能力”。贏家膨脹自我價值,成為利己主義的信徒,輸家如無法就業(yè)的年輕人、外籍勞工、寡婦孤兒、獨居老人等只好“自我淘汰”。

  日本政壇紅人安倍晉三顯然也意識到了社會貧富斷裂的可怕性,他在今年三月挑頭發(fā)起了“再挑戰(zhàn)推進會議”,以推動在日外國人生活條件的均等為目標,增進日本語教育,充實雇用環(huán)境、醫(yī)療服務等社會保障體系,給予在日外國人再挑戰(zhàn)的機會。

  近年來,在日華人隊伍迅速壯大,影響日彰,成功打入日本主流社會的精英人才亦不斷涌現(xiàn)。從總體上而言,在日華人這支團隊是具有良好素質的,并能經得起在激烈競爭社會中的“優(yōu)勝劣汰”。從長遠的眼光來看,日本放寬各種規(guī)制與國際接軌的改革,其“機會的平等”將為在日華人提供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但也需要指出,日本社會的封閉性和保守性,以及文化、語言和民族的難以跨越的鴻溝等,又為在日華人的大發(fā)展設置了許多人為的障礙。在短期內,在日華人中的許多人可能會和日本的普通民眾一樣,站在并不有利的起跑線上,去承受改革的陣痛,甚至有不少人會墜入到“下流社會”中去。在日華人要真正融入日本這個社會,是需要有堅忍的耐心和不懈的向上精神的。同時,還需要一定的外部推力,日本政府在這方面究竟能夠為外國人“開啟”多大的一扇窗,引人關注。(摘自日本新華僑報;作者:林近秋)

 
編輯:張明】
 


  打印稿件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備050043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