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十九日電 題:研究生教育需要“研究研究”
中新社記者 周兆軍
“研究生入學考試應該取消。”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的這一句話,成為二00五年歲末中國教育界最炙手可熱的話題。而這一年,研究生教育領域所隱藏的種種問題逐漸浮出水面。
年初,著名畫家陳丹青以一紙辭呈拷問研究生考試制度:美術專業(yè)招的學生應該是藝術家苗子,為什么非得達到標準要求的政治、英語成績?作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特聘教授,陳丹青精心挑選的博士生和碩士生均因政治或英語成績不及格而被拒之門外,他因此長達四年招不到一名研究生。
正當人們還在討論僵化的招生制度如何扼殺人才的時候,另一件斯文掃地的事情發(fā)生了。六月中旬,一位化名“阿芳”的考研女生自曝丑聞,聲稱在二00五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前,她與北京交通大學某命題教授發(fā)生性關系,從而得到了兩套專業(yè)課試題和答案。
隨后,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賀衛(wèi)方發(fā)表公開信,宣布暫停招收碩士研究生;清華大學博士研究生王垠公開其《對清華大學的退學申請》,直接質疑高校的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接二連三的事件使人們意識到,研究生教育領域已經(jīng)積攢了太多的矛盾,是到了該“研究研究”的時候了。
其中一個最突出的問題是很多人對研究生錄取方式的質疑。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王仰麟說:“除了中國以外,我沒有聽說還有哪個國家的研究生是通過考試選拔的。”清華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陳皓明也表示,采用全國統(tǒng)一考試,統(tǒng)一劃定英語、政治等科目分數(shù)線,這種選拔方式很不合理。
不少專家都認為,現(xiàn)行的研究生選拔制度缺乏靈活性,過多地限制了導師的主動性與決策權,不利于招收到真正有潛力的學生。因此,應該擴大高校和導師的自主權,不能把考試成績作為錄取研究生的決定性因素,而應注重考核學生的思維能力、綜合素質。
近年來,隨著大規(guī)模的擴招,研究生的培養(yǎng)質量也呈現(xiàn)下滑的趨勢。導師的數(shù)量遠遠跟不上擴招的速度,據(jù)媒體報道,某高校的一位碩士生導師,一年竟帶了四十多名研究生。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研究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然而不少高校的研究生課程仍沿用本科階段的“填鴨式”教育模式,于是有專家驚呼:目前的研究生教育已淪為一種“牧場式”管理。
令人欣喜的是,一些院校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已經(jīng)啟動。北京大學不久前宣布,將改變“一考定終身”的研究生入學考試制度,最終目標是確立國際上通行的“申請審核制”,將大學成績、入學資格水平考試、導師推薦、本人申請、面試等結合,主要測試申請人適于作為研究生的基礎素質和專業(yè)研究潛力。
對于研究生的培養(yǎng)目標,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表示,應該按學術型和應用型兩種類型進行分類培養(yǎng)、分類指導,建立差異化的課程結構、能力訓練、論文方式,以及差異化的導師隊伍,培養(yǎng)不同能力特征的專門人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