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 科 教| 時 尚|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 片|圖 片 庫|圖 片 網|華文教育|視 頻|供 稿|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科教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美科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早老性癡呆癥重要致病因素

2006年08月11日 15:51

  美國科學家在8月10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說,他們發(fā)現(xiàn)了早老性癡呆癥(又稱阿爾茨海默氏癥)的一個重要致病因素。

  這次研究是利用線蟲進行的。線蟲(C.elegans)是一種很小的蠕蟲,其成體長1毫米,由959個細胞組成,整個生命周期僅3天。線蟲可以在體壁的肌肉中產生貝塔-淀粉狀蛋白。早老性癡呆癥一般認為是由貝塔-淀粉狀蛋白在大腦中過度積聚形成斑塊、損害腦組織所致。但人腦中都含有貝塔-淀粉狀蛋白,對于健康人來說,健康細胞會清除多余的部分。可早老性癡呆癥患者腦部的貝塔-淀粉狀蛋白會在腦細胞中積聚,并在腦細胞外形成斑塊包裹腦細胞。

  研究發(fā)現(xiàn),當線蟲正常老化速度慢下來后,貝塔-淀粉狀蛋白的積聚速度也慢了下來。這是為什么呢?進入細胞大門,基因途徑上有兩種蛋白。一種叫HSF-1,一種叫DAF-16。HSF-1能打破貝塔-淀粉狀蛋白并處理它。自然老化使HSF-1慢下來,因此它不能與必要的解毒同步。DAF-16“跳出來”幫助HSF-1,但結果是積聚了多余的貝塔-淀粉狀蛋白。這是這次研究的關鍵發(fā)現(xiàn)。領導研究的生物學家安德魯·迪林說:“我們認為HSF-1是處理貝塔-淀粉狀蛋白的最好辦法!

  (北京晚報 康炘冬)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