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 科 教| 時 尚|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片·論壇|圖片庫|圖片網|華文教育|視 頻|供 稿|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滾動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港校熱”,是沖擊更是交流

2006年08月23日 10:44

    資料圖片:隨著近幾年香港多所著名大學在北京招生的情況,許多內地參加高考的學生格外關注香港高校的招生信息。 中新社發(fā) 任海霞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以清華大學新生報到為標志,我國內地數(shù)百萬大學新生8月17日陸續(xù)開始了嶄新的大學生活。清華園的報到新生中,出現(xiàn)了一批“委培生”的身影。他們以優(yōu)異成績被清華大學和香港大學同時錄取,最后決定進入港大,并根據(jù)兩校協(xié)議,先在清華大學委培一年。至此,今年8所香港高校在內地招生的帷幕落下,約3萬名報考生中,1300余人被錄取。

  為時9年的香港高校在內地招生,從最初的細微滴水終于在今年匯流,撞起了浪花,被許多媒體形容為“沖擊波”。其實,招生錄取只是第一步,真正迎受“沖擊”的,還是接受了“委培生”的名校和接受了內地學生的香港校園。高考招生牽動萬人心,有不少報道描述和分析了這一現(xiàn)象。

  然而,很重要的一點似乎被許多人忽視了。那就是,香港特區(qū)的大學在內地招生規(guī)模逐漸擴大,是由香港回歸祖國而帶來的新事物。與港校在內地擴大招生相對應,內地也在香港擴大著招生規(guī)模。香港和內地都是祖國大家庭的組成部分,1997年香港回歸之后,特區(qū)和內地的經濟交流更加密切,教育交流順流而至,充分說明中央政府的特區(qū)政策是成功的,深得人心。港校在內地增加招生,如果說是一種“沖擊”,那么也是一種融合和交流。這種流動、撞擊和融合,將使內地和特區(qū)教育獲得活力、獲得雙贏。

  我國內地的中等教育有其長處。內地學生進入香港高校,他們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勤奮的學習精神,在校園中有目共睹,對特區(qū)學生也是一種“沖擊”,增添了校園活力。同樣,內地學生會領受新的教學機制,面對新的教材系統(tǒng)。因此,“沖擊”總是雙向的,融合則是一種凝聚,應該以泱泱氣度來看待和包容它。這是積極的姿態(tài)。

  回過頭來說,今年港校在內地擴大招生,也確實給內地名校帶來了“沖擊”,而且表現(xiàn)在諸多方面,比如招生體制、教學理念、教材設置、英語教學,乃至獎學金的作用、數(shù)額與發(fā)放,等等。港校進入內地招生,確實使過去一統(tǒng)天下的招生體制和名校認定受到沖擊,引發(fā)討論,考生有了更多的選擇。這些方面,確實值得內地的高校教育工作者認真思考,從中獲取有益和積極的東西。因為我們的高等教育體制中確實有不適應今天形勢的不足之處,需要改革和發(fā)展。我們應該把握每一個有利的時機。

  放眼看去,今年的港校“沖擊”還只是一朵小小浪花。在中央政府特區(qū)政策的成功基礎上,內地和香港的大學彼此增加招生,可謂良好的開端。有了這一步,明天內地和臺灣的大學實現(xiàn)彼此招生,就更是一種熱切的期望了。(來源:人民日報;作者:錢江)


 
編輯:吳歆】
:::相 關 報 道:::
·高等教育國際化帶來競爭 中國大學準備好了嗎?
·策劃:"港校熱"話題成熱點 內地高校應重新審視
·“鯰魚效應”讓內地高校重新審視“港校熱”
·近3萬內地考生競爭千余名額 "港校熱"帶來什么?
 


  打印稿件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