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jīng)|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 科 教| 時 尚|汽 車
房 產(chǎn)|電 訊 稿|圖 片|圖 片 庫|圖 片 網(wǎng)|華文教育|視 頻|供 稿|產(chǎn)經(jīng)資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滾動新聞
站內(nèi)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德累斯頓: 巴洛克式的城市

2006年07月03日 16:44


福臨大教堂



赫夫基大教堂



森帕歌劇院

  橫跨易北河(Elbe River)兩岸的德累斯頓,曾有過一段輝煌的歲月。在18世紀,身為薩克森(Saxony)選帝侯和波蘭國王的奧古斯都大力王(Augustus the Strong),致力把這座他鐘情的城市,發(fā)展成當時歐洲的文化和藝術(shù)中心。二戰(zhàn)末期猛烈轟炸下,盟軍幾乎把這個德國城市夷為平地。從戰(zhàn)爭遺留下的廢墟中施工重建和修復,斷斷續(xù)續(xù)歷時60年,至今城市還未完全恢復原貌。

  深秋,輕紗般的薄霧籠罩著易北河南岸的古城。可歌可泣的歷史與巴洛克(Baroque)的藝術(shù)風格,在朦朧中交織,化成如夢似詩的意境;既壯觀又細膩,既磅礴又凄迷,既永恒又古老。

  巴洛克建筑形式源于羅馬和巴黎,在17和18世紀之間,在歐洲盛行一時。其結(jié)合了繪畫藝術(shù)、雕塑藝術(shù)、庭院設(shè)計等,孕育出華麗雄壯的效果,予以觀賞者強烈的感官刺激。德累斯頓的茨溫格宮(Zwinger)和赫夫基大教堂(Hofkirche),充分地流露著巴洛克的風格。 在蒙蒙的霧靄和金黃色的陽光催化下,茨溫格宮大庭院內(nèi)雅致的噴泉、精細的草坪和四周靈妙的石雕,仿佛形成了時間的旋渦,把我們推向那遠古的年代 。前身為宮殿的茨溫格宮,現(xiàn)已改建為博物院。

  不遠處的天主教宮廷教堂是薩克森最大的教堂。這座近300年的建筑物,外部豎立了無數(shù)英姿栩栩的雕像。里頭的布道壇、圣壇和管風琴更是不同大師的設(shè)計。雖然奧古斯都的遺體葬在波蘭,他的心臟卻存放于教堂的地窟里,可見他對德累斯頓不懈的留戀。

  森帕歌劇院(Semper Opera House)是19世紀同名建筑師Gottfried Semper的杰作之一。自1841年落成后,這歌劇院遭逢兩次被摧毀的厄運,1985年第三度重新開幕。華格納(Wagner)、史特勞斯(Strauss)、韋伯(Weber)等音樂巨匠,都曾是這演奏廳的常客。

  德累斯頓有一幅101米長的瓷器壁畫——王侯隊列圖(Procession of the Princes),追述韋廷王朝(Wettin Dynasty)的歷代君主。國王以騎馬列隊的形態(tài),生動地展現(xiàn)于畫中。

  福臨大教堂(Frauenkirche)可說是德累斯頓的市徽,其巨型圓頂?shù)妮喞,早已成了這城市風景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45年戰(zhàn)火中抵抗不了炮彈的破壞,福臨大教堂在完工后的兩百多年轟然倒塌。留下的殘垣斷壁,在戰(zhàn)后的共產(chǎn)時代,提醒著人們戰(zhàn)爭的殘酷。教堂的重建計劃終于在1992年展開,并在2005年10月31日重新開幕,重執(zhí)其圣職。教堂的重建過程,盡可能地利用被炸毀后殘留下來的磚塊。所以,新教堂的墻壁中,依然清晰可見無數(shù)灰黑色石磚。新舊磚的銜接處,看似一道道的傷疤,喚起福臨大教堂的舊創(chuàng)。盡管如此,教堂優(yōu)美的線條依然壯麗非凡。

  德累斯頓因其文化和藝術(shù)氣息,而有“易北河畔的佛羅倫薩”之稱。誰沒見過德累斯頓,誰就沒見過美。美,完全地被德累斯頓所定義。

  (來源: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文:何志鴻)

 
編輯:陳安娜】
:::相 關(guān) 報 道:::
·德國德累斯頓:歷經(jīng)炮火摧殘依舊華麗(圖)
 


  打印稿件
 
關(guān)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wù)】-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wù)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
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wù)所 趙小魯 方宇
[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